针对沧州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土壤肥力低、干旱缺水、作物牧草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差等制约盐碱地高效利用的卡点问题,我院资环所分类针对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分别开展了轻度盐碱地冬闲田牧草绿肥复种改土增绿增效种植、中度盐碱地苜蓿农作物“5+2”粮草轮作、重度盐碱地生物农艺改良培肥与苜蓿抗盐衔播种植改良利用等3大技术模式的规模化示范。
轻度盐碱地冬闲田牧草绿肥复种改土增绿增效种植技术模式,连续种植毛叶苕子、饲用黑麦、二月兰、冬油菜等牧草绿肥3年,耕层土壤含盐量下降30%左右,土壤有机质提高8%以上,作物增产13%左右,亩均增收300元以上。近年来在沧州累计示范应用12万余亩。
重度盐碱地生物农艺改良培肥与苜蓿抗盐衔播种植改良利用技术模式,在排盐沟建设、土壤全面深松、土地平整三大工程措施基础上,5月中旬采用沟播聚墒躲盐技术播种极耐盐碱的绿肥作物田菁,7月底实施田菁旋耕翻压,同时配施2000-2500公斤/亩有机肥,当年8月底-9月上旬,采用“沟播聚墒躲盐”、“种菌融播抗盐”、“适期播种避盐”等关键技术播种耐盐碱苜蓿品种,建植第二年旱作苜蓿干草产量达到700公斤/亩左右,亩均纯收益达到1000元以上。近年来在沧州累计示范应用5万余亩。
中度盐碱地苜蓿旱作种植与“5+2”粮草轮作技术模式,采用“深松扩容抑盐”、“沟播聚墒躲盐”、“种菌融播抗盐”、“适期播种避盐”等关键技术播种耐盐碱苜蓿品种,实现了中度盐碱地雨养旱作苜蓿干草700-1000公斤/亩,亩均纯收益1500元以上。苜蓿种植4-5年后,耕作层土壤含盐量降低60%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18.6%,土壤质量等级提高1-2级,轮种的旱碱麦、夏玉米单产提高40%以上。近年来在沧州累计示范应用50万余亩。
通过盐碱地“种草改土”“粮草轮作”“粮肥复种”等技术示范推广,实现了沧州滨海盐碱地区“肥地增草增粮”、“盐碱地变良田”,为我省盐碱地综合高效利用提供了样版支撑。
省长王正谱、省委副书记王陆进、副省长时清霜、副省长董兆伟等领导莅临示范基地视察;中国工程院南志标院士、中国科学院曹晓风院士、中国工程院周卫院士等专家莅临示范基地调研指导。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网、河北省电视台、河北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多次对示范基地进行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