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北 省
农林科学院

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
机构概况 文件精神 工作动态 身边榜样  
 
 
坚守为民情怀 一心矢志兴农

—— 粮油所李玉荣

来源:粮油作物研究所        日期:2018/5/22 17:21:20

一、突出表现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职位如何变迁,她始终坚守“一切为了农民”的宗旨,满怀服务“三农”情结,紧扣“三农”脉搏,在燕赵大地上,实践着对花生油料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提升的梦想,谱写出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矢志兴农的诸多感人篇章。
        她,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女职工”、“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专家”、“科技十杰”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就是河北省油料作物专家顾问组组长,全国芝麻、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忠实践行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育种专家李玉荣。
        二、主要做法
        (一)坚定理想
        理想1:在政治信仰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理想2:将小芝麻要做大,花生要做强,做到在学术上有地位,在同行中有影响,培育的品种和研究的技术能为生产利用,并让农民增产增收。
        (二)为了实现理想,克服困难、刻苦钻研、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奋发努力,不断创新。
        1、为了实现将小芝麻做大的理想,李玉荣一干就是29年。在经费少研究任务大的情况下,克服家庭、生活上重重困难,克服人员缺、平台差等恶劣的科研工作环境、条件,紧紧围绕研究目标开展了芝麻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芝麻地膜耐渍高产技术研究,到2000年小芝麻研究水平已跨入全国先进地位。培育出的冀芝1、2、3号白芝麻品种分别获河北省、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育出了我国第一个杂交黑芝麻新品种冀9014,2002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新技术研究获国家发明4等奖,该技术已编入教科书。2008年河北省的小芝麻已进入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聘为河北省芝麻综合试验站。
        2、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把花生做强的理想1985年,我院花生研究几乎为零, 33年来,李玉荣克服没有育种材料、经费少、人员少的困难,攻克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头难的难关,至今已培育出高油高油酸冀花系列花生新品种22个,主持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科技专项、重大结构调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鉴定成果奖2项,高产栽培技术规程5项,制定标准4项,获得技术示范推广类一二三等奖4项,在国内和国际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5部。其中,1998年选育并审定了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耐瘠薄、抗旱花生新品种“冀花2号”,结束了河北省主要依靠外省品种支撑花生生产的局面,实现了全省花生品种的一次大更替,带动全省花生面积增加180万亩、单产提高10%,实现了河北省花生由低产向中高产的突破,单产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冀花2号”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冀花4号”含油量居我国生产推广种最高,200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冀花5号”、“冀花6号”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她选育的高产高油高油酸品种,通过在全省花生主产区建立新品种繁育与示范基地,迅速带动了全省花生产业发展,实现了全省花生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使我省高油花生育种水平成为国内领先。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冀花”系列花生品种在河北及黄淮、东北、新疆地区累计应用达到5500多万亩,平均亩增产10%以上,亩增收200余元,创社会经济效益110余亿元。
        三、借鉴意义
        作为我所涌现出的科技人员的典型代表,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三农”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不顾疾病困扰,仍然克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为花生科研而拼搏。她的事迹感人至深。我们要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学习她的拼搏精神,学习她的顽强作风。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