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6 13:09:01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农村实用技术信息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韩翠芬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黑脚病”。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 ~ 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1 为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病菌只为害小麦植株的根部第一、二节处,小麦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变黑褐色,次生根有大量褐色病斑。严重时根系死亡,造成死苗。尚能存活的病苗,地上部叶片叶色变浅,植株矮小,病株容易从根部拔断。潮湿时,茎基部第一、二节变成褐色至灰黑色(俗称“黑脚”)。返青至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增多。拔节后期,症状更明显,叶片自下而上黄化,植株矮化,重病株根部变黑。抽穗后,根系腐烂,病株早枯,形成白穗。发病后期在潮湿条件下,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侧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色菌丝层。
      2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主要在麦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夏、越冬,也可以在玉米或禾本科杂草上存活,成为下季侵染小麦的初侵染源。小麦播种后病菌从麦苗根部、幼芽鞘等处侵入。小麦返青后,地温升高,菌丝加快繁殖,沿根扩展,并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期至抽穗期,菌丝继续蔓延,根及茎部变黑腐烂,阻碍了水分、养分的吸收、传输,病株陆续死亡,至灌浆阶段田间就会出现早枯、白穗,严重地块可造成绝收。
      3 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该病以土壤传播为主,苗后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通过小麦播期拌种,可以杀死混在土壤中、种子表面的病菌,促进早出苗、苗齐、苗壮,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因此,小麦播期拌种是控制小麦全蚀病最有效的方法。
      3.1 拌种方法及药剂。3%敌委丹50 ~ 100毫升 + 2.5%适乐时10 ~ 20毫升对水100 ~ 150毫升,混拌均匀后,可拌麦种10公斤(亩用种量)。堆闷3个小时后即可播种。此方法不仅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还对小麦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及早期锈病、白粉病有普防作用。拌种时,可加入甲基异硫磷或辛硫磷等杀虫剂防治蝼蛄、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
      3.2 发病田要单打单收。所收小麦严禁留种,并且麦秆、麦糠不能作为肥料施用。在收割时,最好割成高茬,然后把病茬连根拔起,焚烧,尽量减少菌源。
      3.3 发病重的地块实行轮作换茬。可以改种棉花、蔬菜,对于严重地块必须3年内不种小麦, 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
      3.4 小麦三叶期和返青期灌根。在晴天下午,每亩用粉锈宁100毫升对水100公斤灌根,灌根后1天内不能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