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4 16:28:36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农村实用技术信息
 
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识别及防治
陈 燚,严 群,卢新林1,叶菁华2

近年武宁县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发生趋势加重,2004年此病发病田率为1.5%,发病株率为0.6%;2006年此病发病田率为4.8%,发病株率为1.1%。此病发生高峰在现蕾至花铃期,对产量影响大。现将有关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 枯萎病与黄萎病症状识别
      1.1 枯萎病。子叶期开始发病,现蕾期、花铃期出现发病高峰(一般在6月中下旬、7月下旬 ~ 8月上旬)。苗期可出现黄色或褐色网纹型、紫红型、黄化型、青枯型、皱缩型等症状,以网纹型为主。在低温时有的棉株子叶、真叶部分或全部变黄或紫红色,出现黄化型或紫红型;在阴雨突转晴变暖时,有的棉株子叶、真叶不变色而迅速萎蔫,使全株或半株出现萎蔫青枯,呈现青枯型;有的棉株顶部叶片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深绿且又硬又厚,出现畸形型;有的棉株子叶、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出现黄色或褐色网纹型。成株期有的棉株节间缩短,株型短小,枝叶丛生,出现皱缩型;有的棉株叶片变黄或紫红色,叶缘向下卷曲,从上部向下萎蔫,引起蕾铃脱落,出现黄化型;有的棉株半边叶片变黄,逐渐枯萎脱落成光秆,另半边枝叶仍保持绿色或顶部叶片或后期叶片全部脱落成光秆,出现顶枯型或光秆型。病株的根、茎、叶柄、铃柄导管变为黑褐色或墨绿色,纵剖面呈黑褐色条纹状。
      1.2 黄萎病。4片真叶时开始发病,花铃期出现发病高峰(一般在7月下旬 ~ 8月上旬)。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叶由内向外发展。初期病叶叶肉淡黄,叶肉变厚,有的病株叶缘向上卷曲,后期叶肉变褐色的手掌状枯斑。严重时枯斑破碎脱落留下叶脉,呈“鸡爪状”。病叶一般不脱落,但有的病株在后期也发生脱落。病株根、茎、叶柄维管束呈淡褐色断续条纹。
      2 枯萎病与黄萎病防治
      2.1 实施植物检疫。建立无病留种田和保种基地,调运种子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带病种子传播病害。
      2.2 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病的强弱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利用品种内个体之间的差异,选育抗病品种。
      2.3 无病土育苗。采用无病土育苗可避免苗期病菌侵染,培育壮苗,提高棉株抗病能力,推迟发病。
      2.4 轮作倒茬。坚持与禾本科、绿肥等作物实行1 ~ 2年轮作,可有效减少菌源,降低发病程度。
      2.5 田间管理。对发病棉田,前期要做好清沟排渍,降低土壤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摘除下部老叶、空果枝,增加通风透光能力,及时清除病株,控制病害蔓延。
      2.6 药剂防治
      2.6.1 枯萎病。在发病初期亩用14%枯黄基因素或80%乙蒜素1 000 ~ 1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5 ~ 7天1次,连防2 ~ 3次,可有效防治枯萎病大面积发生。
      2.6.2 黄萎病。方法同上。在防治枯萎病黄萎病时可加入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提高棉株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