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4 16:24:31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农村实用技术信息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李云霞,张焕芝

1 发病情况
      棉花枯黄萎病为检疫性病害,在任丘市最早以南部乡镇为主要发生区。由于抗虫棉对枯黄萎病尤其是黄萎病抗性较差,随着长时间连作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加之串种,使得此病2007年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发生。2007年棉花苗期病害较重,植株抗性低,造成黄萎病发生早且重。据任丘市农业局土肥站6月21日普查,发病田率达25%左右,发生面积0.33万 hm2;发病病株一般5% ~ 10%,较重地块30% ~ 50%。长丰镇蔡村个别地块达90%以上,严重的地块已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对任丘市棉花丰产构成了很大威胁。
      2 症状特征
      发病初期病叶边缘开始退绿变软,有失水状,主脉间出现不规则淡黄色病斑,维管束明显变色。到现蕾前后,病斑进一步发展,叶片边缘稍向上卷曲,叶肉变厚变硬,微现浮肿状。发病末期,病斑逐渐变褐、焦枯、脱落,呈明显的“鸡爪状”。最简易的诊断方法是茎秆折断后可以看到木质部导管变褐色,而正常的植株是浅绿色的。
      3 发病原因
      3.1 种植制度。由于任丘市耕地较少,连作时间长,重茬现象较为突出。正因如此,土壤内病菌积累增多,导致病害的发病机率增大。
      3.2 气候条件。2007年6 ~ 7月份气温起伏大,降雨过程多、降水量较大。据统计1 ~ 6月份降水131 mm,而7月份全月总降水达到了200 mm。棉花正值花蕾期,低温高湿的条件使植株抵抗力下降,给黄萎病的普遍发生创造了条件。而且有利于病菌存活并产生菌丝体。
      3.3 品种因素。目前种植的抗虫棉对枯黄萎病抗性较差,条件适宜时极易诱发苗期病害及枯黄萎病的发生。另外有的种子包衣不严格,种子处理不彻底也是造成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3.4 施肥方法。磷、钾肥有增强棉株抵抗力的作用。在棉花易感病阶段不宜过多偏施氮肥,否则氮肥易使土壤板结,根系下扎困难。有的农户为了省事,有机肥施入量减少或不施,或带菌粪肥不经充分腐熟施用,这样不仅对棉花生长不利,而且也会对病菌造成人为的扩散或滋生蔓延。
      4 防治措施
      4.1 对发病区必须加强保护。以预防用药为主,可用黄腐酸有机肥液加入杀菌剂叶面喷施,7 ~ 10 d 1次,连喷2 ~ 3次。
      4.2 已发病地块应控制病情。可每667 m2用棉枯净30 g兑水45 kg,或80%乙蒜素加叶面肥,采取喷雾与灌根相结合的方法间隔4 ~ 5 d喷1次,连喷2次。文明生态村可用沼液40 ~ 50 kg/667 m2喷雾,增加土壤有机质。
      4.3 合理轮作倒茬,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应及时清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棉花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棉株抵抗力。与禾本科作物等实行轮作,减少土壤中枯黄萎病菌的积累,能起到预防的效果。
      4.4 提高施肥水平。合理施用有机肥,能满足棉花对多种养分的需求,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所以要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同时加大磷、钾肥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