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4 16:28:52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农村实用技术信息
 
华北地区棉田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常金梅1,牛国柱2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普及,原来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棉农应高度重视。
      1 盲蝽象的分布与危害
      危害棉花的盲蝽象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3种。成虫和若虫均能在棉株的顶芽、嫩叶、花蕾或幼铃上刺吸汁液。幼芽被害后形成仅剩两片子叶的“公棉花”;叶片平均受害率达50%以上,被害后叶片形成有大量穿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蕾铃脱落中的30% ~ 50%是由盲蝽象危害引起的,蕾铃被害后变成黄褐色而干枯脱落。棉株遭受盲蝽象危害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主要表现为旺长、结铃少且品质下降。
      2 盲蝽蟓的发生规律
      盲蝽象在本地1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棉株的棉柴、棉棵的茎秆中以及石榴、苹果、苜蓿等枯枝、残茬中越冬。4月上中旬孵化,5月份侵入棉田,6 ~ 7月份为害达到高峰,8月中下旬以后逐渐迁出棉田转移到蔬菜或其它寄主上为害。棉盲蝽象喜欢高温、多雨、高湿天气,25 ℃ ~ 30 ℃的气温和相对温度80%以上,适合其卵孵化和为害。成虫怕光,早晚活动,一般是只见为害症状不见成虫,易被群众忽视。
      3 原因分析
      3.1 外部环境诱发。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棉田用药次数的减少,为盲蝽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食源增加。盲蝽象喜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以及棉田中棉柴和寄生杂草的大量存在,为盲蝽象提供了充足的虫源和越冬场所。
      3.3 自然控制作用减弱。抗虫棉田内,天敌种群数量及构成发生变化,棉田生物链改变,群落稳定性下降,自然控制能力下降。
      3.4 气候条件诱发。盲蝽象是喜湿性昆虫,近两年来棉花生育期间雨水充足,田间相对湿度大,棉田偏施氮肥,棉株高大,生长嫩绿,为盲蝽象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其产卵。
      3.5 防治困难。盲蝽象的成虫飞行能力强,若虫也具有善跑的习性,并且危害期长且世代重叠,给棉农防治带来困难。
      4 防治措施
      盲蝽象的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相邻棉田尽量做到统一时间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4.1 合理布局。棉田周围不种盲蝽象喜食的作物。早期加强对越冬代盲蝽象的防治,减少迁飞虫源。
      4.2 棉花收获后及时拔除棉柴,降低越冬虫源。
      4.3 科学管理棉田。做好整枝和化控工作,避免因棉花生长过旺、化控不及时而造成的田间郁闭,为盲蝽象的发生、为害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对已造成危害的多头棉,应去弱留壮,留1 ~ 2个果枝促其生长。
      4.4 化学防治。由于盲蝽象喜飞善跑,产卵期长,且世代重叠,化学防治应及早进行。棉花苗期到蕾期当百株有成、若虫3 ~ 5头时,立即用40%氧化乐果涂茎或滴心,以有效防治盲蝽象及蚜虫,且不伤害天敌。成株期可喷洒3%啶虫脒或10%吡虫啉进行防治。也可用菊酯或有机磷农药进行复配。防治时间应选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喷洒时由棉田外围向内形成包围圈,每隔5 ~ 7 d喷洒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