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媒 体 报 道 平 台
    媒体报道信息

奋楫笃行 扬帆逐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工会助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1/5 15:49:59   信息来源:河北工人报   报道媒体:河北工人报 2022年12月30日第四版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里面主要装中国粮。”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传递出的这个信息,一直搅动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油所”)科研人员的心。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作为主要研究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农作物育种及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科研团队,为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工会(以下简称“粮油所工会”)在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助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成功之路。
       
        高标准高起点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更加鼓舞了农业科研人员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
        粮油所工会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提高政治站位,高标准、高起点搭建人才培养阶梯。成立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豆麦合作联盟,组织在职人员培训,对新入职职工进行轮岗锻炼,成功举办了11期青年学术沙龙活动等,在全所上下大兴科技创新之风。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主动与国家实验室对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推荐优秀专家出国培训等,使科研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检验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近几年,粮油所工会联合研究室先后与元氏县、邱县成功举办了三届“薯王大赛”,开展了大豆高产创建活动,还选出代表参加省农科院举办的“我为农民讲好课”竞赛活动,助力生产能手和服务型专家培养和推介。现如今,科研项目评优、机械播种、旋地比赛等活动已实现常态化。
        人才的打造和培养离不开农科精神的传承。粮油所工会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电子屏及省内外各种媒体,宣传专家队伍、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宣传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及情系三农、深入基层的服务精神,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勇于奉献。
        这些举措点燃了科研人才岗位创新的激情,经过多年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锻炼,助推了科研、管理和工人技师队伍不断壮大、完善,高级人才比例不断攀升。在141名在职职工中,现有研究员42人,副高级职称46人,高级职称比例占到73%;博士33人,硕士40人,硕士以上比例占到60%;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中华农业英才奖1人,河北省高端人才2人,省管优秀专家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河北省突贡(特贴)专家9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河北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北省巨人计划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居全国同类研究所前列。
       
        发挥科研优势
        助力科技创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中国碗要装中国粮、中国粮要靠中国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等等,历次会议上的重要论述,让粮油人深感任重道远。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农业英才奖、河北省高端人才、河北省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的研究员张孟臣,40年如一日,以科研为生命,在双侧股骨头坏死治疗期间,仍坚持拄着双拐工作,现患有恶性肿瘤,仍奔波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省委、省直工委和省直工会领导多次慰问看望,省农科院掀起了向张孟臣学习的热潮,《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为了让河北小麦真正承担起“主粮”的责任,以工会主席李辉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农科人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赤诚之心,刻苦钻研,实现了河北自研品种小麦的跨越式发展,带领小麦创新团队让河北“麦”上新台阶。研究员田静在疫情期间坚守在南繁试验站,她的事迹——《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坚守》曾获省直工会的表彰。在粮油所,科研人员忘我攻关的事例不胜枚举,这种劳模精神和匠人品质感召和影响着身边的职工不断增强为农业科研献身的精神。
        聚焦主责主业,狠抓科技创新。粮油所工会鼓励科研人员从生产中寻找课题,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资源创新、品种创新、技术创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研究所累计承担课题229项,总经费16181万元,比“十二五”增长43.8%。共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合作)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品种选育也保持着省内领先水平,审(鉴)定、登记品种88个,较“十二五”增加45个。冀麦325连续4年被列为节水品种,培育出一系列甜加糯彩色玉米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和轮回群体选择育种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高油、高油酸花生育种居全国领先水平;研究示范了一批绿色高效耕作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研究所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我省乃至全国产生深远影响,令同行瞩目。
       
        主动担当作为
        助力精准科技服务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粮油所工会激励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瞄准农业经济主战场,面向农业生产一线,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几年来,重点打造了宁晋粮食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大名高油酸花生示范基地、藁城“双高”大豆示范基地等院级基地,基地建设和示范推广效果显著。宁晋基地2017年成为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观摩现场;大豆藁城示范基地成为全省标杆;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在全省推广面积达130万亩。“十三五”期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9项,转化收入2105万元。
        无论严冬与酷暑,无论春播夏管和秋收,这些被称为“高级农民”的科研人员时常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和技术培训。耕作栽培专家贾秀领、杨利华研究员在小麦、玉米管理的关键时期,经常做客“农博士在行动”,指导生产;杂草防除专家王贵启研究员、刘小民博士在“冀时客户端”连线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在扶贫攻坚战中,粮油所先后派出武玉华、郭元章、闫龙、田胜民等多位科研人员跟随省农科院进驻张家口崇礼县,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培训和产业帮扶,为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才智。
        “十三五”期间,粮油所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共提交产业调研报告、指导意见建议等15项,8项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大豆专家张孟臣提出的“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振兴河北大豆产业的对策”得到省领导的批示,使全省大豆面积增加19%;李玉荣研究员等人撰写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的建议”、马志民研究员的专题调研“关于我省红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也都得到省领导的批示。
        有为者有位。粮油所凭借突出贡献,已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党总支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粮油所工会先后荣获河北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直五一劳动奖状、省直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成果展银奖、省直职代会星级单位等多项殊荣。
        粮油所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李辉研究员谈及工会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思路,成竹在胸: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以推动科研事业发展、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为目标,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创新实践,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和会员为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河北工人报》,报道,粮油所,工会,工作成效        阅读:42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