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政府信息公开
概况信息
制度建设
决策公开
建议提案
领导动态
成果动态
服务公开
督导检查
年度报告
网信工作
 
 
王慧军院长2016年在全院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编
来源:院党办室     日期:2016/2/15

科研立项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实现了科研立项由数量主导向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项目质量显著提高,获得资助力度大幅提升。全院争取各级科研经费总额为“十一五”的2倍,科技人员人均年度经费为“十一五”的1.6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院承担国家级项目数量较“十一五”增长2倍,国家级经费占经费总额的比重由“十一五”的55%提升到78%。其中主持的“河北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取得显著成效,连续3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及省委一号文件,2016年“大力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我院工作首次进入中央文件层次;主持的国家行业科技专项“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和“作物黄萎病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我院在主持国家行业科技专项上零的突破;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较“十一五”提高近1倍;我院优势学科领域专家及团队进入国家“973”计划、“863”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计划系列。
      创新成果取得突破。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紧密结合,遵循问题导向,协力攻关,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全院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奖励成果119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主持项目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9项。获奖种类涵盖了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山区创业、农技推广、社会科学等全部奖励类别。谷子所主持的“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项目,创制的谷子抗除草剂种质应用于全国各育种单位,结束了千百年来谷子依靠人工除草间苗的历史,成为谷子生产的一场革命,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年共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94项,是“十一五”的6倍;发表SCI/EI源论文173篇,是“十一五”的3.4倍。审(鉴)定作物品种140个。培育的系列“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及研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全省粮食节本增效、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培育的“衡杂102”小麦杂交种填补了我省无杂交小麦品种的空白。培育的棉花、大豆、花生和杂粮等新品种在全省种植覆盖率达到2/3以上,推出的一批高产、优质、抗逆蔬菜和果树新品种,改变了蔬菜和果树品种单纯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有的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品种。
      平台条件有效改善。我们着眼长远、强基固本,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了3个农业部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7个野外观测实验站,数量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位列第二,结束了我院建院以来没有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建成了国家梨改良中心,完成了大豆、苹果、棉花三个改良分中心的二期建设,使我院国家品种改良中心、分中心数量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与黑龙江院并列第一;建成了蔬菜和肥料两个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院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增长到8个;建成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等。这些平台的搭建,使全院科研条件有效提升,并在优势研究领域逐步形成了“实验室—试验站—转化基地”功能完备、服务产业的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为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提升国内外科技合作能力,建成全国一流农科院提供了条件保障。
      科技服务卓有成效。我们以全力服务“三农”为宗旨,扎实推进三个“百千万”服务工程实施,我们在常年服务千家万户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打造了一批“技术过得硬、示范效果好、农民评价高”的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科技成果200余项,实现了大田作物亩节本增效百元以上,经济作物亩增收千元以上的目标。宁晋示范基地,创建了亩产吨半粮、亩节水50%的小麦-玉米节本增效生产新模式;景县示范基地,利用浅层微咸水替代深层淡水灌溉,粮食亩产过吨;曲周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棉麦双丰技术模式”,在棉花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亩多收小麦350公斤,亩节水50方。我们落实省委“春雨行动”、科技帮扶重点工作,院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依靠农业科技优势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我们发挥科技参谋咨询作用,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先后为乐亭、昌黎、崇礼、赤城、鸡泽等15个县市区编制了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引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作用。我们组织专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提交的一批有针对性建议,得到了省领导赵克志、张庆伟、赵勇、沈小平、许宁等的肯定性批示。我院科技服务工作被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了“公民科技素质教育示范单位”称号。
      对外合作务实高效。我们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办院战略。在国际合作方面,承担合作项目较“十一五”增长70%。植保所与旱作所联合申报的“河北省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国际科技联合研究中心”获得我省第一批认定;与我院合作的两名外国专家获得了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奖。我们以食品安全、循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了新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授粉熊蜂,并实现了产业化;利用国际引智项目,建立了环京津无公害蔬菜、土壤面源污染治理、滨海盐碱地改良绿化示范基地,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与国内同行合作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和现有的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省市同行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深度合作,增强了创新活力,联合攻关了一批重大项目。我院的院士工作站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工作站”。在京津冀科技合作中,我们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等重大项目为依托,组建了技术创新联盟,共同筹建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唯才是举,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为事业发展的关键。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打造科研、管理、工勤三支队伍,完善了“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四位一体的人才机制,全院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我院博士由43名发展到93名,硕士由143名发展到287名;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博硕士占到科技人员总数的52.1%,45岁以下科技人员所占比重由“十一五”的33%增长到52.2%;新增省高端人才3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管优秀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3人。引进了省“百人计划”专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黄晓东博士,填补了我院省“百人计划”专家的空白。有14位专家被遴选为科技部重大科技问题首席专家或专家,植保所马平研究员及其团队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院棉花、大豆和生物农药创制三个创新团队入选“河北省‘巨人计划’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
      国有资产管理不断规范。我们把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全院重点工作之一,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狠抓“五个规范”。围绕制度规范,完善了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监督和落实,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围绕责任规范,明确了院、所(院属企业)两级管理机制,院负监督管理职责,研究所和院属企业对所属国有资产管理负直接责任;围绕过程规范,把好立项关,守好处置关,启动信息化管理,确保“账卡物”一致;围绕行为管理,提高了自身政策及业务水平,严守法规、秉公办事;围绕项目规范,对新建项目严把“九关”(立项、设计、报建、招投标、建设、验收、审计决算、支付、建账移交),对已建成项目查检漏洞,加强监管。我们以国有资产为纽带,强化产研结合,增强内生动力,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平台作用越来越明显。
      文化建设层次提高。我们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事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引领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科研道德、激发创新活力。将标识文化、园区文化、实验室文化、基地文化建设与推进科研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创新文化元素亮点,经上下多轮讨论,形成共识,凝炼出“厚德笃志、格物敏行”的院训和“爱院敬业、创新务实、拼搏自强、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农科院精神,并将其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开展了以“做人讲良知、学术讲道德、职业讲操守、做事讲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讲诚信·比贡献”签名活动,并将“四讲”作为农科院人的行为准则;把“科研立题不务虚、试验数据不作假、学术论文不抄袭、研究成果不包装、科技服务不作秀、经费使用不违规”作为我院科研人员的职业操守。进行院徽、院旗、院歌创作。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工联欢会、书法、绘画、健步走等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通过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基本形成了富有我院特色、能够感染人、激励人、引领人的文化体系。我们制作的反映我院大豆创新团队业绩的宣传片《大豆上的中国》,被评为河北影视艺术奔马奖、被河北电视台评为特等奖;反映我院广大科技人员执着奋斗、追梦科技的专题片《“三农”情、农科梦》被省直工委评为“特等奖”。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三个自信”作为必修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聚集科研正能量增添了动力。我们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及有关规定,完成了所属党组织的全面换届,对15个处所级领导班子进行了优化。我院45个党支部,其中39个在中组部、省直工委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分类定级中被定为优秀,6个定为良好。我们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履行“一岗双责”要求,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纪律,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我们坚持宣传引领,充分利用国家、省主流媒体、院局域网、宣传橱窗宣传弘扬先进典型,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十二五”期间,全院涌现出受市厅级以上表彰的省级“文明单位”、省直“文明单位”、省直“五一劳动奖状”等先进集体100多个,涌现出“敬业先锋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最美家庭模范”等受市厅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近500人次。
      加强统战工作,注重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全院事业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及时向老干部通报工作,主动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青妇群团工作,强化职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特别是,我们经过积极努力,解决了我院科技体制改革中提前退休和分流人员待遇问题,将分流人员所需经费首次纳入了2016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促进了和谐农科院建设。
      同志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五年来,在我省农业科研战线上,各市农科院所的同仁与我们一道,在提升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全省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沧州农科院、邢台农科院、邯郸农科院与我们共同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张家口农科院与我们共建了现代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区,建设了北方冷凉作物繁种基地。培育的“张杂谷”系列品种取得巨大成功,引起了联合国、中央及省委的高度重视,并走向了世界。其他各院所立足区域优势,发挥自身特色,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院职工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各项中心工作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的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全院落实项目700余项,经费总额超过1.4亿元。取得各级各类成果奖励2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20项,粮油所参加的“生物靶标导向的农药高效减量使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棉花所主持的“高产抗病广适国审棉花新品种冀棉169的选育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粮油所主持的“高产高蛋白大豆冀豆12选育与应用”和谷子所主持的“玉米重大新害虫二点委夜蛾暴发机制及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分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植保所主持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获得省农技推广一等奖,经作所主持的“山区经济作物设施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省山区创业一等奖。全年通过审定品种33个,其中国审15个。通过审定省地方标准20项,获得新品种保护权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9项,发表SCI/EI源论文41篇。
      二是科技服务成效显著。我们强化引领示范,稳步提升示范基地的科技支撑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开展技术培训咨询,加强服务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能力。我们积极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按照“树立新理念、构建新布局、打造新模式、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强化新支撑”的要求,着力打好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攻坚战,百亩试验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区“百千万”阵地战,43个县(市)技术推广主体战,实现增粮6.76亿公斤、节水2.85亿方,节本增效13.8亿元。“渤海粮仓”创新团队获得CCTV年度创新团队提名奖,成为20个提名奖中唯一农业团队。经作所由于在科技服务中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河北省山区“双百”科技培训先进集体和河北省“三下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一大批服务专家获得县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及奖励。
      三是扶贫攻坚成绩突出。我们深入推进“春雨行动”,全体院领导和30个在职党支部分别对海兴县2个村、84户贫困户精准对接,帮助谋划致富产业。立足于培育“造血”能力,在阜平县刘家沟村有特色地发展香菇产业,为当地百姓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组织百名以上专家以蔚县、青龙、武强、献县、巨鹿等48个贫困县作为科教扶贫重点联系县,开展科技扶贫,得到省委宣传部、扶贫办的高度赞誉和帮扶对象的好评。我院驻崇礼县六号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工作组,确立了“规划先行、科技支撑、企业跟进、机制创新”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着力打造现代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区,通过新品种示范、引进战略投资者、四新材料应用建设新民居、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打造、生态修复、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工程,使该村的村容村貌、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喜人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探索出了科技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对接的新路子,创新的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的做法被写入了今年省委一号文件。
      四是对外合作不断深化。我院英文网站正式开通,成为全国农科院系统中仅有的三个开通英文网站的单位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实质突破,通过三省市农科院的通力合作,“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正式启动,按照“共同出题、共同组织、共同研究、共享成果”的理念,共同谋划重大项目31项,得到了科技部、农业部、三省市科技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是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我们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及“三严三实”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口前移、加强监管,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狠抓责任体系、纪律审查、制度建设、廉政提醒和监督检查五大环节。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落实“两个责任”,开展正风肃纪系列专项行动,防止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为“十二五”全院科学事业发展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省委副书记赵勇同志对我院本年度工作进行了重要批示:“2015年工作很有成效,下一步要紧紧围绕‘主体一体’开展创新和科技服务,特别是围绕发展高端设施农业开展科技示范和服务,要加强与国家外专局等部门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院职工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关心、支持我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方朋友、向全院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和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并取得成绩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人员和工勤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做好新形势下我院各项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站位全局,主动作为。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主体工作部署,从支撑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全局谋划工作,与时俱进推动工作落实,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广泛的认可;二是把握主线,团结协作。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我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咬定创新不放松,凝心聚力,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全院科技事业迈上新台阶;三是强化担当,焕发激情。有多大的担当就能干多大的事业,我们作为农业科研单位,肩负着科技兴农的责任,尽管省委省政府没有给我们明确任务指标,但我们必须自我加压,强化责任担当,真抓实干,夙兴夜寐、激情工作,才能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四是夯实基础、强化支撑。积极争取有利外部环境,才能形成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人才、制度、平台、管理、文化、后勤等多项支撑,才能确保各项事业顺利开展。五是抓好党建,风清气正。必须坚持“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把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育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狠抓监督执纪问责,确保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才能推进全院事业顺利开展。
      同志们,我们有理由为“十二五”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对“十三五”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院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尽管我们在强调服务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全局,但学科结构不尽合理,难以覆盖和满足我省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需要,服务生产内容多,服务生活、生态内容少;二是尽管我院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措施,但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专家缺乏,学术领军人物少、后继人才薄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是尽管我们在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激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方面,制定了一些办法措施,但激励强度还不够大、操作性不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些问题制约了我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需要我们在“十三”期间予以高度重视,尽力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把我院建成综合水平国内一流,某些领域国际先进的省级农科院的关键期。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我省进入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还需要全院上下做出更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与计划。按照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我们已组织力量编制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讨论稿),讨论稿总结了经验,分析了形势,确立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安排了重点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这一稿虽然经几轮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但一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次会议提交大家讨论,请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根据我省和全国“三农”发展的需要,围绕我院战略目标,我们确定“十三五”期间要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支撑产业发展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的农作物新品种;研发20套以上产业急需的配套技术,并在生产上发挥主导作用;研发一批物化型可转让的科技产品,创造经济社会效益达到科技投入的10倍以上。获得10项省级一等奖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励,获得一批有重要意义的专利、发表一批有重要价值的论文。为我省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打造优势领域 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在作物快速育种、谷子杂粮研究、豆油优质育种、农田高效用水、病虫生物防治、药用植物、梨和板栗研究、滨海农业等领域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粮棉油瓜果菜新品种选育、资源环境、高端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机农艺结合、循环农业、技术经济等领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3.完善支撑条件 围绕现有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提升和深度利用,建成10个以上仪器设备系统配套、田间设施功能齐全、展示基地传播高效的,集实验室—试验站—示范基地于一体的系统化创新平台。创建6个以上中外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或成果转化基地)。
      4.培养创新人才 大力培育具有优势特色的创新团队,10支以上进入省级创新团队序列,3支以上创新团队进入国家级创新团队序列。完成第二梯队学科带头人接班。构建起学科体系完整的创新梯队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要实施科技创新“十大专项”、科技服务“五大行动”。转变创新组织方式,实施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研究所下的多中心创新体系格局,在研究方向上,全院在做精做优传统专业的同时,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做到定位清晰、适应发展。
      其中:粮油所、谷子所、棉花所、昌果所、石果所、经作所研究工作要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突出产业结点创新。特别提出以粮油所要在大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
      植保所要保持和强化优势领域,在基础研究、绿色环保防治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建成绿色植保平台;资环所要在生态环境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循环农业上取得新突破,建成资源环境平台;遗传所要成为院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平台,在作物快速育种方法、农产品功能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方面取得突破;农信所要建成农业大数据、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平台。
      旱作所要全力打造国际性抗旱节水合作研究平台,并在推进粮饲结合技术和模式研究上取得突破。滨海所围绕海岸带综合开发、耐盐植物综合利用方面打造国际化滨海农业研究平台。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要求,我们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在支撑农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
      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实施创新提升计划。做强做优新种质资源创制,加速作物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融合,培育一批优质、多抗、高产、专用的突破性作物新品种。全面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研究,研发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模式,持续提升中低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开展农机农艺结合等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建立适应我省规模化经营体制的轻简、低耗、高效的全程机械化耕作技术模式。推进作物栽培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农业生产技术与生态环境技术的融合,适应市场产品需求,加强对高端设施农业的技术支撑,研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光能利用率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促进设施农业技术换档升级。推进方便、营养、健康大众化食品及新型功能性食品研发,加强科研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加速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进程。提升成果质量和档次,培育十大科技成果。
      (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在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改善上达到新水平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研发环境治理技术和无害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模式,推进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开展土壤生态环境评价及修复机理、地下水污染监测及风险评价、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累积规律研究,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控、典型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修复技术模式;研究种植制度改革及农田休耕制度,创制新产品,为土壤健康和耕地持续利用,减少农业投入品过度投入提供关键技术;开展海岸带生态环境运行机理及修复保护技术、盐土低成本改良技术研究;开展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作物优化布局、节水及高效用水技术研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创新生防技术与产品,加强粮食和果蔬重要病害高效生物农药创制,开展精准靶向施药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维护农业、农村的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三)着力推进共享发展,在全力服务“三农”上要有新作为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的力度,以我省 “一环四区一带”农业结构新调整和产业发展新格局为重点,以支撑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等“五位一体”建设为根本,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百亩试验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区,形成高水平的农业成果转化与展示基地体系,打造现代农业的典型样板。服务对象由面向千家万户的同时,更多地转向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服务领域在面向农业生产为主的同时,兼顾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健康农业等新业态。示范推广农牧结合、粮饲结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在环首都区域、燕山太行山区域、黑龙港区域、科技帮扶重点县以及省委部署的驻村帮扶点,开展精准科技脱贫工程。大力帮助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因地制宜开辟精准脱贫致富新产业,助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积极组织专家建言献策,提高我院在农业重大政策建议、重大战略咨询上的话语权、影响力。
      (四)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在提升自身创新驱动力上迈出新步伐
      一是围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我院科研方向,合理布局学科和专业研究力量。适度疏解供给过剩学科科研力量,充实产业需要,供给不足学科的科研力量,增加产业急需学科的科研力量。在功能定位上,要清晰职能、突出特色,更好地支撑我省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在科研立项和成果培育上,要进一步推进由只注重数量向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二是改进人才管理办法,不断优化人才结构。通过岗位调整、人才引进、退休更替等动态管理,逐步使各类人员形成科学、合理的梯次年龄结构。选派优秀科研骨干到国内外重点实验室进修,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在同一课题组,要注重毕业于不同院校的人员搭配;在同一领导班子,要注重具有不同知识特长的人员配置。三是规范流动人才的聘用和管理。发挥好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高度重视聘用人才使用,把聘用人才作为我院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他们的待遇,使其成为我院后备人才的“蓄水池”。
      (五)着力推进开放发展,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激发新动力
      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国际合作上,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全面开展国际合作,实施更加深入的“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争取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创建中外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或成果转化基地、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优良种质资源、邀请国外专家和派出优秀中青年外出学习等方式,在水土资源可持续管理、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与栽培管理、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我院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在对内合作上,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及现有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深度合作,尤其要和省内地市农科院加强合作,共建农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努力造就“上下贯通、左右联合、前后衔接”的协同创新局面,提高合作实效,增强创新活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生物农药创制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京津人才、科技、金融等资源优势,创新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信息沟通、科研协同、资源共享。
      (六)着力推进协调发展,在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上达到新实效
      围绕院“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任务落实,全院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形势及要求,制定好我院科技创新计划、科技服务计划以及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计划,在这六项重点工作中把规划的内容与任务细化、具体化。各处室要根据本规划和自身工作的特点,谋划好自己的工作规划或计划。各研究所和院所控股企业要根据院规划和重点工作,调整优化单位规划和计划。各研究所在发挥好自身优势的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依靠科技创新团队,谋划并组织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申请与实施,确保规划任务的落实。
      三、2016年的重点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工作主线是“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着力调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大力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665亿斤左右。做强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一批高端设施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抓好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同时提出要将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五位一体”作为我省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院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为实现“十三五”目标,奠定基础。
      《“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我院今后五年发展的总纲,院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出台了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人才建设、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六项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提交本次会议讨论。在形成共识后,正式印发,各单位、各部门要不折不扣的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
      围绕上述要求,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需求,调整学科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实施一所多中心的创新模式。运用创新思维,加强院内外合作,建立开放共享,上中下游结合,技术工艺设备配套的创新网络,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促进院内研究所学科之间横向联合,建立院内科技创新联盟,携手增强我院科技创新能力。把组织谋划新一轮国家项目作为今年的首要工作,瞄准“七大作物育种”、“双减”两大国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产业体系等重大科技计划以及省级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巩固、拓展我院在国家和省项目相关领域中的优势地位,使项目层次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为农业稳粮增收提供保证
      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五位一体”需求作为科技服务重点,规模化转化自研成果,精准化开展技术服务。巩固宁晋、景县、曲周粮食主产区节本增效示范基地;加强威县、武强、阜城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制度变革的技术支撑;拓展阜平、海兴、涞水等扶贫重点县工作成果,做强崇礼县的现代生态景观休闲农业、阜平县的香菇产业和海兴县的蔬菜产业。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分配我院的重点任务,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促进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开展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和重点环节生产技术调研工作,及时向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报告或技术建议。组织开展好应时服务、应急服务和应邀服务工作,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发挥公益性服务和决策咨询作用。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用足用好国家、省人才政策,制定符合我院特色的人才政策,以缩短人才换档期为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创造宽松环境,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出国深造或到国家级科研单位进修,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尽快成长。优化人才结构,科学配置人才梯队,确保科技领军人才不断档,后续人才接的上,创新队伍后劲足。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和巡视组有关要求,落实我院处所级干部回避、轮岗制度。进一步充实和调整处所级领导班子,优化年龄、知识结构,增强领导班子综合管理水平。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完善聘用合同管理。规范对编制外聘用人员的管理,积极探索外聘人员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的制度安排。
      (四)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打牢事业发展的基础
      继续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在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责任规范、过程规范、行为规范和项目规范的同时,要围绕合规、系统、协调、高效、廉洁要求,深化、强化“管理规范”,促进各项资产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各管理环节、各责任主体间有序衔接。特别是要加强对院所投资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资产、设备“建、管、用”综合管理,推进设备共享共用,减少重复建设与购置,提高资产效能。今年国资处、监察室要对全院资产收益管理、出租出借、院所参控股企业的主体和监管责任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对顶风违规违纪者严肃处理。
      (五)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
      按照方向明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立体覆盖要求,打造创新的软环境。倡讲“院训”,“五个精神”,“四讲”行为准则,“六不”职业操守,升起院旗,唱响院歌,使我院的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院区管理,打造美丽农科大院。开展“敬业先锋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最美家庭模范”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和弘扬我院方方面面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环境。
      (六)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以“规范、科学、高效、法治”为目标,推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着力加强科研、人事、财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规范化为重点,强化担当意识,改善工作态度,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全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以巡视发现的问题为镜子,逐条对照,认真整改。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的精神状态,强化执行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养成“马上办、办就办好”的良好习惯,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力量,在真抓实干中锤炼作风。
      (七)加强党的建设,巩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以上率下作风建设活动,增强以上率下意识、积极作为的勇气,引领和带动全院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干事业,跑好“十三五”开局第一棒。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切实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紧紧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全面提高遵规守纪的自觉性。落实廉洁自律这条“高线”、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维护全院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加强统战工作,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工作,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和谐型农科院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热忱为老干部服好务。积极做好后勤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为院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志们,全院的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围绕农民增收抓落实、扭住转变方式抓落实、形成合力抓落实、努力创新抓落实。会后院要对今年的目标任务进行具体分解。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承担的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院职能部门要加大督办力度,对重点工作要明确时限,跟踪督办。对各单位完成情况,及时向全院反馈,并定期通报落实情况。
      同志们,回顾“十二五”,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展望“十三五”,更广阔的前景正在开启。立足新起点,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农业和科技工作部署,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五位一体的工作需求,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努力实现各项任务目标,为把我院建成总体水平全国一流、某些领域国际先进的农科院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通过你们,向全院的干部职工、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市院所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春节快乐!


关键词:王慧军,2016,工作报告        访问:596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