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增强创新实力
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院工作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7日)
王慧军
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全院工作报告。
一、2016年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院职工始终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委科技创新大会和九次党代会精神,强化作风整顿,聚焦增比进位,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
(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共落实科研项目440项,到位经费较上年度提高28%,创历史新高。科研立项实现由注重数量到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项目质量显著提升。在大宗作物育种、豆油优质育种、农田高效用水、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储藏及深加工等方面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优势领域专家及团队进入国家重点计划序列。主持的“小麦HSFA2亚族基因特性及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作用”项目获批省基金首批农业领域唯一重点项目。“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获省财政批准,率先启动重大技术研究板块,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聚焦我省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建立开放性、团队式攻关机制,支撑我省农业转型升级。
(二)科技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全院主持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12项,其中“高油大豆冀NF58和冀豆19选育及应用”和“梨和苹果采后品质劣变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全省农业一等奖的2/3。“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行动方案”获省社会科学一等奖,9项成果获得省级二等奖。获奖数量质量位居全省科研单位第一。审(鉴)定作物品种54个,较上年增长60%,在强筋节水小麦、高油酸花生、高产玉米、大豆小豆、设施蔬菜、果树等作物育种方面优势明显,其中小麦新品种衡S29、衡4399抗旱节水特征突出,被列为省节水小麦推广品种和省区试对照品种。审定标准51项,是上年度的2倍,其中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6项,是近年来我院制定国标上的重大突破。签订技术转移协议55个,实现成果转化收益千万元以上,其中粮油所、谷子所、植保所等单位科技大会后政策用的好,机会抓的早,成效显著。
(三)平台体系跃上新台阶。农业部“黄淮海半干旱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落实我省首个国家级综合种质资源圃“环渤海地区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使我院承担的农业部平台序列数量保持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二位;落实中央补助地方科研条件专项,提升了“河北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硬件水平;依托省发改委建设项目完善了“河北省盐碱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施条件,为其纳入2017年省级工程中心建设计划奠定了基础;植保所“土壤有害生物分子检测中心”获批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院平台功能;旱作所院士工作站正式启动,汪懋华、康绍忠、李佩成、南志标四位院士驻站工作;昌果所施各庄综合科技基地建成,打造了集创新、示范、宣传、科教、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平台样板,成为秦皇岛旅游农业发展的重要亮点。
(四)成果示范基地质量提升。已建成高标准成果示范基地28个。武安开展绿色杂粮生产加工综合示范,人民日报以“小谷子做成大产业”予以了报道;在沧州、衡水建设的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在全国示范观摩会上得到农业部、中央农办领导充分肯定;大名、滦南花生示范基地,实现了全产业链服务成果展示,受到农业部领导和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的高度评价;宁晋山前平原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基地,探索出了一条高产区节水节肥高产高效的生产新路,连续三年亩产突破3000斤,受到沈小平副省长的高度赞誉;在滦南创造了葡萄绿色高效生产的新典型,单棚收入突破万元;棉花新品种在新疆巴州、博乐示范,高产、优质、抗病特性获得当地广泛认可,对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有重要意义。此外,行唐苹果基地、顺平桃基地、晋州梨品种及加工保鲜基地、曹妃甸原土绿化基地等均取得良好示范成效,大大提高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稳步实施,在全省43个县,示范推广面积1041万亩,实现增粮19.9亿斤,节水4.6亿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得到科技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渤海粮仓创新团队”被评为省“高层次创新团队”。
(五)科技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我院组织科技力量,精选自研科技成果,发挥专家服务团的作用,组织百名专家积极对接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培育农村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3000余名,开展科技服务598场次,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资环所刘全清研究员与中国农大合作,多年蹲点“科技小院”,总结的成果发表在了世界顶级刊物Nature上,创造了科技服务“顶天”的奇迹。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交科技咨询和产业建议33份,多篇建议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其中“关于加快我省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得到张庆伟省长批示,将列入省农业厅专项实施。应时应急应需服务广泛开展,面对7·19特大洪害,各单位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投身救灾一线,赴37个县市开展救灾指导,组织技术培训50多场次。灾后调研总结的葫芦峪科学耕山模式经验,得到张庆伟等6位省领导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
(六)脱贫攻坚卓有成效。我院巩固了崇礼、阜平、海兴、涞水等县扶贫成果,组织120名科技人员,服务51个贫困县,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作用。为17个县市政府、农业园区编制扶贫建设规划21项,主持完成了阜平县全域13个乡209个村的《致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得到省和地方政府高度评价。驻崇礼上南窑村和朝阳村工作组,依托独特生态资源,组织发展冷凉农业及旅游产业,山区巨变,群众称赞,村民代表专程送来锦旗;驻阜平刘家沟村工作组扶持当地食用菌产业,“六统一分”模式发挥重大作用,成为全省典型;驻崇礼六号村工作组被授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优秀驻村工作组”荣誉称号;在阜城县探索实践了对接一个业务部门、共组一个专家团队、服务一个经营主体、编制一个产业规划、建立一个示范基地的“五个一”科技扶贫工作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七)合作交流获新突破。在国际合作方面,落实张庆伟省长出访罗马尼亚期间的讲话精神,我院与罗马尼亚国家农科院、布加勒斯特农牧大学联合申报“种植业高效节水项目”,被确定为省政府督办项目。我院因引智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河北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称号,是省内农业系统唯一认定单位。建立了“中加微生物联合实验室”,加拿大农业部副部长亲临揭牌。协助省政府举办“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受到大会组委会表扬。在国内合作方面,融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三地23家科研院所、高校、涉农企业等成立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首批启动联合攻关项目8项,共同打造创新平台3个,共建成果示范基地4个,形成了目标同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格局。
(八)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提高。着力打造科研、管理、工勤三支队伍,完善“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四位一体人才机制。2016年全院博硕士数量占一线科技人员比例提升到54.8%,人才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养打造青年领军人才,组建了3支由40岁左右博士牵头的创新团队,实行“3+N”资助计划。调整、提拔了18名处所级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作为具有自主评审农研系列职称资格的单位,我院圆满完成了2016年河北省农研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开展高级职称“绿色通道”试点,得到省职改办肯定。全院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新增“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一、二层次人选3人,“省青年拔尖人才”5人,大豆创新团队被命名为“省科技创新团队”为农业行业唯一,马平研究员获“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九)作风整顿扎实推进。我院认真开展了“作风整顿”和“一问责八清理”活动,在重点工作上争进位、求突破,在服务工作中学典型、鼓干劲,在推进改革上严规范、提效能,全院干部职工精神状态有了大的转变。我院被评为2015省级机关目标绩效考核“优秀”档次。通过国有资产清查,彻底摸清了家底,促成一部分遗留问题解决。经艰苦攻关,完成了西院南区经济适用住房不动产证的办理和发放。在综合协调、财务审计、公文运转、机要保密、环境美化、日常及灾害应急保障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全院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十)党建和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根据省委部署,我院撤销党委,成立党组,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直属机关党委和纪委,党建工作展开新篇章。我们坚持“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深入开展巡视整改,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巡视反馈的21个问题、7条整改意见全部如期整改完成。
宏扬正能量,提升全院文化水平,完成了院徽、院旗、院歌的初创,评选出了一批全院道德模范。涌现出一批省级、省直“优秀党务工作者”,省直“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式科教扶贫突出贡献者”,省直“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先进典型,全院累计受到各级各类表彰达30多人次。
加强统战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民主管理和科技工作中的作用。重视老干部工作,落实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老同志焕发出新的光和热。认真落实改制提前退休和分流人员政策。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全院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关心困难职工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的一年,在我省农业科研战线上,各市农科院(所)与我们一道,全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精准扶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我院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给“十三五”开了个好头。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关心、支持我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方朋友、各位同仁,向全院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全院各条战线辛勤奉献的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有理由为2016年取得成绩感到自豪,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需要,我们的学科布局,研究重心亟需调整,创新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二是全省创新大会以后,我们对各种优惠政策研究还不透,仍然在老圈子、老问题里打转转,举措不多;三是人才断档问题已刻不容缓,领军人物缺乏、人才老化、后备人才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我院的科技事业发展,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2017年面临形势和总体要求
2017年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推动全院科技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认清新形势、把握新主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发生新的变化,在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菜篮子”产品供给丰裕的同时,资源过度开发、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等问题凸显。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失衡,主要问题在供给侧。针对新形势新要求,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摒弃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化,实现由满足“量”的需求向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问题导向”和“质量兴农”是两大关键词,“农民增收”则是落脚点,“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和体制机制创新”是有效途径。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省农业工作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这是全面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农业发展新形势提出的战略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第二,转变新思路、找准新方向。我们要改变原有思维定式,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调整,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在绿色高效、节本降耗、循环利用上寻求突破,服务、支撑、引领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我省农业产业重大需求,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壮大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根据全省粮经饲种植结构优化布局,遵循市场需求和问题导向,调整育种工作重心。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工作,把节水当做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坚持“质量兴农”,完善标准检测检验服务体系。围绕品牌创建,把“工匠精神”和“作品意识”渗透到科技工作的每个环节,打造标志性的“精品”。
第三,明确新任务,推进新发展。新的一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要乘势而上,实现全院科技事业发展新的突破。2017年全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顺应、服务、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目标绩效考核为抓手,加强作风整顿,提高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计划质量,加强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文化和党的建设,规范综合管理,对标“综合水平国内一流,某些领域国际先进”实现增比进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靓美提供科学引领和技术支撑,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全院工作的主要目标:
1. 谋划申报省级以上课题100项以上,落实30-50项,提高重点研发项目层次,在国家和省基金类项目上有大的提高。实施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技术创新板块,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示范转化”、“特色基础性研究”两个板块谋划。
2. 申报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项以上,争取国家级重大成果奖励。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8-10个,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品种权20项,制定主要农作物配套技术规程或标准18-20项。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论文200篇以上。
3. 围绕我省“一环四区一带”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组织百名专家,对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推广百项技术。为政府提供高水平技术建议10份以上。完成“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验收。
4. 完善“实验室-试验站-转化基地”一体化科研平台体系。推进农业部种质资源圃和省级研究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梨改良中心验收。实施好“一所多中心、跨所组中心”组建。
5. 培养引进博士10名,使我院科技人员博士、硕士、本科比例达到1:2:3以上。实施“3+N”资助计划,后备领军人才团队达到5支以上。建立起首席、岗位专家、骨干人员、辅助人员合理的梯队结构。
6.京津冀三院协同创新取得突破,共同申报国家重点计划、共建实验室实现测试结果互认,共建基地实现共同成果转化。
三、2017年的重点工作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
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科研重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战略。发挥创新中心和创新联盟作用,加强绩效考评和过程管理。积极谋划、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产业体系等国家级重点项目,明确攻关重点,加强节水抗旱专用小麦、优质高效大豆、薯类、杂粮、果蔬作物新品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配套技术、耕地轮作休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弃物处理、耕地生态修复、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注重联合集成培育重大成果,做好挖掘和指导工作,增强针对性和标志性。对接产业需求,加强向市场和企业的转化,落实收益分配政策,探索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强创新平台的“建管用”,完善总体布局,人才、平台、项目对接,提升高端仪器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要以项目为纽带,聚合资源,率先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板块项目,建立联合团队攻关机制,推到围墙,打通学术孤岛。创新管理运行模式,引入第三方评价,按业绩贡献实行分配激励。积极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示范转化”、“特色基础性研究”两个板块项目的组织谋划,力争列入2018年财政预算。
推进“一所多中心、跨所组中心”建设。细化首批建设中心的研究方向、工作内容和建设方案,明确长期目标。以项目为抓手,重点支持学科群的完善和拓展,增强各中心的协同协作。
(二)对接产业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深入学习李保国同志的为民情怀和“作品意识”,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对接产业需求,积极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在服务理念上,在服务模式上,在服务成效上实现转变。
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加强成果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在顺平、滦南、固安、坝上、晋州加强京津冀协同共建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协同优势,着力培育标志性的基地和品牌。对接农民需求,服务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团作用,加强应时应急服务,培训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加强与阜城科技合作,深入实践院县合作新模式。加强精准扶贫,把脱贫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各驻村工作组确保完成脱贫任务。提升咨询建议能力,发挥农业科技智库作用。瞄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新疆为重点,在棉花产业上率先实现突破。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估服务。利用多元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培树科技服务明星,打造名牌基地,扩大我院社会影响力。
推进“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思路,突出“大粮食”理念,保持技术研发连续性,成果示范效益性,完善主推技术模式,实现适宜区域全覆盖,确保工程圆满收官,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三)开放协作,推进合作共赢
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和成果共享。在国际合作方面,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争取合作项目。推进我院与罗马尼亚国家农科院、布加勒斯特农牧大学联合项目实施。加强国际合作项目跟踪管理。充分发挥中加联合实验室作用。着力加强引智工作实效。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主动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完善英文网站。加强对青年科技人员英文口语培训,夯实对外交流基础。在国内合作上,重心向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产业同盟倾斜。探索集团攻关运行模式,加强资源共享。加强与地市院所的合作,打造创新共同体。着力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重点落实首批启动的联合攻关项目、联合实验室、成果示范基地,发挥联盟协同共享实效。各研究所主动作为,积极对接,拓展联盟创新领域,实现全面开花。
(四)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流队伍
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梯队配置。缩短人才换档期,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注重柔性引才。在人才选聘上发挥各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拓宽引才渠道,用好“名校英才入冀”政策。进一步加强青年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做好跟踪服务,谋划组建新创新团队,提升青年领军人才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鼓励各国家级中心(分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加强处所级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各个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五)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创业氛围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全院中心工作,大力宣扬并积极实践农科院先进文化。打造标示品牌,提升文化魅力,升起院旗,唱响院歌,佩戴院徽,提升农科院人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培树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弘扬正风正气,营造崇德向上、积极进取的创业氛围。做好建院60周年筹备工作。
(六)推进作风整顿,规范综合管理
继续扎实推进作风整顿工作,聚焦增比进位,以目标绩效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振干事创业激情,全面规范综合管理。以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责任、作风建设、工作纪律、绩效管理六个方面为主,使我院综合管理努力达到程序更规范、衔接更紧密,效能更提升。完善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和量化指标,清晰概念界定和计分标准,提高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发挥绩效考核对全院工作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对全院现行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和梳理,完善内控制度。强化督导督办。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注重统筹协调,为院属各单位“减负”,减少对正常科研工作的影响。抓好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加强资产管理、财务审计、机要保密、公文运转等专项工作。
(七)加强从严治党,巩固良好生态
坚持“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全面提高遵规守纪的自觉性。落实廉洁自律这条“高线”、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维护全院良好的政治生态。把全体党员干部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只争朝夕的干劲鼓起来,把抢抓机遇、事争一流的心气提起来,把不忘初心、勇担重任、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实干作风树起来。
加强统战工作,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员的作用。发挥工青妇作用,促进和谐型农科院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热忱为老干部服好务。积极做好后勤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为院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志们,全院的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全院职工和衷共济、上下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实现全院科技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贡献。
同志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通过你们,向全院的干部职工、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市院所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