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5 19:54:09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全院工作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2023年全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综合部     日期:2023/2/28 0:00:00

同志们:
      这次全院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省两会各项部署要求,系统总结2022年工作进展,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刚才,我们表彰了2022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会上,印发了2023年全院“科技创新计划”“科技示范与服务计划”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点”工作专件(讨论稿),请大家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下面,我代表院党组和院领导班子作工作报告。
      一、2022年工作总结回顾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翻开了崭新篇章。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民主治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计划,全面加强以党建为统领的自身建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各项事业稳定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我们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省级农科院所”的“十四五”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一)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新增国家级课题(含子课题)19项,省部级课题82项,在研省级以上课题总量超440项,到账科研经费达1.75亿元,主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5项,全院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保有量和整体科研水平稳中有升。提早谋划、积极组织,新增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名,花生、葡萄2个体系岗位顺利接续,全院现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9名、综合试验站25个,总数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高质量开展科研项目验收,圆满完成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验收工作,7项国家基金、11项省基金和43项省级科研项目顺利结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获批河北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是全省农业行业唯一试点单位;获批河北省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试点单位和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单位,新增财政经费500万元。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河北行动,全年收集种质资源1401份,扩繁种质材料3454份,圆满完成任务指标。与中国热科院三亚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现代育种技术水平,增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研究室规范化建设,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二)科技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2022年,全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项,其中主持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专利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多个奖励类别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审定(鉴定、登记、评价)农作物新品种62个、授权新品种权31项,总量同比增长6.9%;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37项,同比增长14.5%;审定地方及行业标准34项,研发新产品、新设备36项,整体同比增长2.9%;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论文466篇,其中SCI/EI源论文136篇,分别同比增长1.5%和43.1%。全院共有15个新品种、20项新技术和10项新模式入选省部级以上主推序列,其中小麦品种衡观35、棉花品种冀棉803、大豆品种冀豆17、花生品种冀花18和冀花19入选全国主导品种,棉花-花生间作栽培技术入选全国主推技术模式。持续开展体系化技术研发集成,制定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规程6项,近三年已总计完成26项,包括粮油作物类12项、特色果蔬及道地药材类14项,为河北农业全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组织第二届院青年科技奖评审,评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成果储备进一步增强。
      (三)科技成果示范成效显著
      依托我院自主农业科技成果,在全省11个设区市农产品优势区布局建设高标准科技成果示范基地52个,建设各类技术示范样点150多个,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超300项,对接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112家,科技支撑省级农业创新驿站46个、省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7个示范基地入选河北省山区“一县一业一基地一团队”科技示范工程,整体成效得到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民普遍认可。深入实施院地科技合作,在圆满完成衡水、邯郸、定州一期合作项目的同时,正式启动与秦皇岛、平山、宁晋、丰南、崇礼和省供销社的科技合作。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组建34个专家团队,重点围绕区域粮食安全、特色农产品安全供给、种业振兴、农业节水、耕地质量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先行县建设等开展“定制化”服务,与地方合作打造的武安小米、深州蜜桃、曲周蔬菜、魏县鸭梨、饶阳设施蔬菜(设施葡萄)、邱县红薯、阜城高粱、武邑红梨、安平生猪、大名花生、馆陶黑小麦、涉县连翘柴胡、魏县鸭梨、平山苹果、山海关大樱桃等入选省级优势农产品生产区,成为当地的明星品牌和靓丽名片,为全省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扎实开展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永年曹八旺、武安同会、隆尧梅庄、安平杨屯、阜城后八丈建立科技示范园5个,初步完成示范村发展规划,以产业振兴带动新农村建设,为我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典型样板。
      (四)农业科技服务亮点突出
      紧密结合省情,全年累计开展科技培训、技术观摩、应急指导等服务活动1400余场次,实地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4.4万人次,线上培训110.5万人次,免费发放资料2万多份,媒体宣传报道350余次,提出生产技术建议或产业发展报告32篇,应邀、应时、应急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7项,完成技术转移67项,实现转化收益1138万元。全力实施晚播小麦促弱转壮科技行动,集全院之力服务春耕生产,农业科技为河北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夏粮连丰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扎实开展“三下乡”科技服务活动,组织9个科技特派团、147名科技人员深入43个偏远地区开展科技帮扶,多个集体和个人获评国家、省“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或服务标兵称号。加强农业科普,开展实验室开放日、农业科技宣传等40余次,与光明网、长城新媒体等联合录制宣传片或科普直播,多个研究所入选国家、省科普教育基地或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单位。自主开发的“燕赵农科”APP正式上线运行,累计发布讲座视频30余部、农业科技信息220余条,用户浏览量超12万次,探索了新媒体时代开展科技服务的有效途径。
      (五)国际交流合作彰显活力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变化形势,创新交流方式,拓展合作渠道,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国际合作项目13项,获得河北省政府“燕赵友谊奖”1项。加强项目落实,克服不利因素,全力推进与日本信州大学的外专百人计划,稳步实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河北省农作物绿色发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加强务实合作,主动出击,与罗马尼亚、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以色列、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果园水肥智能管理及棉花、大豆育种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对接合作。加强学术交流,邀请9名高水平国外专家作学术报告,与日本、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13次,扩宽国际视野,推进合作研究。加强外网建设,优化院英文网站板块布局,拓展对外联络功能,全年新上英文信息52篇,累计点击量超71万次,对外宣传窗口功能充分发挥。
      (六)科研平台条件日臻完善
      认真落实院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五年规划,持续提升平台条件保障能力。2022年,新获批“农业农村部特色杂粮遗传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项目,全院承担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5个;新获批“国家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河北)”建设项目,全国仅4家,成为河北省唯一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新获批“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和耕作栽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440万元,创全院单个条件建设项目投资历史新高;新获批“河北省牧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省级科研平台布局进一步完善。同时,基本完成国家植物保护保定观测站和国家土壤质量深州观测站建设,完成“农业资源环境综合实验室建设”项目和“滨海农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及综合试验站功能提升”项目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他各建设项目有序实施。三年来,全院统筹规划、系统布局,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平台体系框架已初步完成,装备设施水平和平台运转效率整体提升,为农业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全年共招聘、引进博士14名、双一流硕士3名,其中高层次紧缺专业技术人才9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博硕占比达到69.9%,科技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青年领军人才培养,1人获“2022年农业部神农青年英才”称号,全院具备省级以上专家称号累计达到197人次。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新进站博士后2人,出站博士后3人,目前在站博士后10人,其中4人获得河北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规范选拔任用程序。全年共提拔处级干部17名,轮岗交流处级干部3名,完成了4名处级干部的试用期满考核,全部按期正式任职。加大年轻干部选配力度,选拔3名优秀青年干部进入研究所领导班子,有效推进了干部年轻化。
      (八)综合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依规治院原则,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全年制修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管理办法》《院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青年科技人才国内进修培养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意见的若干措施》等制度规定14项,进一步健全精简管用的制度框架。加强绩效管理,完善全员责任体系,我院获得省直机关绩效考核“良好”等次。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整合及试运行,加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完成官方网站IPv6部署,落实省政务云上全院9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技术防护。加强财务管理,狠抓预算编制、执行管理、绩效评估和资金统筹,财政资金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配合完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审计、预算绩效等重点事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加强资产管理,开展国有资产专项整改,历史性解决了多个院属单位涉及房屋、土地、车辆等遗留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政府收回的学府路东延土地按程序完成处置核销,标志着土地规范化管理迈出坚实一步。加强服务保障,确保水电气暖平稳供应,全力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室外暖气管道提升项目,规范管理创新人才公寓,院区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推进平安建设,严格落实综治维稳责任,加强风险隐患化解,多措并举抓好新冠疫情防控,认真做好安保消防、应急值守和信访维稳工作。2022年,全院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群体性事件等,确保了和谐稳定。
      (九)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坚持“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工作思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次,坚持“书记领学”制度,党组成员包联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全院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聚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党建考核机制,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规范党员管理,持续推进“双报到”活动,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络阵地管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人民日报》专版报道了张孟臣同志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大豆育种工作的先进事迹,《河北日报》等整版全景展现了我院这十年取得的丰硕成绩,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常态化廉政提醒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明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强化过程监督,严肃执纪问责。扎实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台账,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规范管理,持续改善文风会风,确保不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积极开展“两优一先”评选和先进典型培树,全院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形成了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年来,我们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巩固和谐氛围,打造优美环境;加强统战工作,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重视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加强群团工作,完成直属机关工会、直属机关妇委会和机关妇委会换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院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认真落实院党组工作要求,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院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省直涉农科研单位、各市农科院与我们一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担当作为,务实合作,为河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全院各单位、各部门严格落实属地政策,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保护了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有一批同志,不畏艰辛、无私奉献、勇毅坚守,为保障全院正常运转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志们,回看这一年,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院党组、院领导班子,向长期关心、支持我院事业发展的各级有关部门、省直涉农科研单位、各市农科院,向全院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和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人员和工勤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二、形势分析和存在问题
      2023年,是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未来五年,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起步期。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两大目标,强调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两条底线,明确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五项重大任务。充分表明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响鼓重槌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铆足干劲抓好“三农”工作,是工作任务,更是政治责任,使命艰巨,意义重大。
      我们要深刻理解并清醒认识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关键时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一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责任重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不安定因素持续增加,灾害气象和极端天气频发,“靠自己能力端牢饭碗”的压力陡增。二是新冠疫情反复延宕,国内疫情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整体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短板,实现“弯道超车”,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关于做好今年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守住两条底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具体安排:要坚决服从国家战略大局,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三农”场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行动,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产业优化、绿色安全、经营高效的农业强省,奋力开创河北“三农”工作新局面。这些指示要求,都为我们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对标全院“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任务,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科研领域和学科建设仍不完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依旧是短板,应用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仍然存在。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重点领域,突破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不足,科技供给无法完全满足河北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二是产业振兴助推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综合性、代表性、社会影响力大、产业引领性强的示范基地还不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应用的品牌意识不足,对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度和贡献度有待提升。成果转化还需加强,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的应急服务和技术储备还有所欠缺。在开展院地科技合作时,与政府主管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的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三是科技体制改革步伐需进一步加快。2022年,我们争取到了3项省级改革试点,这是全院历史性的突破。但整体来讲,我们的改革意识还有待增强,改革积极性、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激励约束机制仍需完善,科技人员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在管理机制上缺乏大胆创新的勇气,更多是用老办法、老思路解决问题。打造全省农业科研“一盘棋”格局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持续加强。从今年到2025年的三年间,全院大部分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都将退休,我们的第二梯队开始真正挑起大梁,独自面对竞争与考验。年轻人能不能接的上,有的所底气比较足,有的所可能存在一定差距。青年领军人才成长的还不够快,在促进青年成长上还要下更大功夫。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精神还不够强,在优化科研环境、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理想信念和爱岗敬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综合治理能力还有待加强。综合协调管理水平还需提高,资产财务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目标绩效导向作用还不够突出。安全生产责任压的还不够实,某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工作作风需进一步改进,浮躁、慵懒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影响着我院事业发展,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尽快解决,不断完善。
      三、2023年工作思路和任务安排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省两会各项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扎实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民主治院,全面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农业科技创新场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场景展望和目标任务
      ——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农业科技场景:到2027年,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能力、人才支撑能力、平台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进入国内先进农科院行列;到2035年,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形成河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科研平台“四大高地”,有力支撑河北全面建成现代化农业强省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2023年,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以上,在研国家级课题(含子课题)达到30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以上;审定(鉴定、登记、评价)农作物新品种40个,获得授权国家专利50件,制修订标准规程30项,申报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项,研究室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2023年,打造高标准成果示范基地50个以上,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100项,服务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业企业150家,“燕赵农科”App在省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的普及率超10%,举办科技服务活动35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或基层农技骨干2万人次以上,提出技术建议(报告)15项,实现技术转移转化收益超1000万元。
      (三)重点工作安排
      1.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计划
      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以现代种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为重点任务,提高科研产出质量效率,持续深化研究室建设,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一是狠抓国家重大项目立项。国家级重大项目保有量,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整体水平和全国站位的关键因素。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多个类别国家项目立项的关键时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3个领域的58个项目全面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已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目前省级科研单位竞争参与的难度持续增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安于现状、终将淘汰。全院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时刻站在“建设国内一流省级农科院所”发展目标的定位上谋划科研工作,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加大与科技管理部门和首席团队的对接力度,积极适应“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科技管理改革变化,主动出击,全力争取。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于传统学科要发挥优势,多谋划、多争取、多立项;对于发展学科要抓机遇、进团队、打基础、谋长远。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高度关注生态低碳农业领域,在绿色植保、农业节水、农产品质量安全、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全力争取立项。科研部要统筹把握,加强信息收集、申报培训和咨询论证,提高申报质量和命中率,确保全院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数量质量整体稳定,始终保持国家层面科研竞争力。二是巩固产业体系建设。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科技支撑,是实现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科技资源分配比重和行业话语权持续增加。目前,我院在产业体系建设上整体处于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同时面临着多个岗位、试验站新老交替的严峻局面。全院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产业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办法》;各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要站在全院事业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各体系团队要严格落实管理要求,认真抓好体系任务落实,做出过硬工作成绩,打造我院的产业技术体系品牌效应。同时,要做好整体把握和长远谋划,密切关注体系调整信息,确保现有岗位、试验站新老换届的顺利接续,在名额不减的基础上,争取新增体系名额,不断巩固我院在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上的优势。三是强化科技成果产出。首先是冲击重大科技成果。最近几年,我们在科技成果跟踪培育上下了很大功夫,获得省部级成果的数量质量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在国家奖上始终没有突破,上一个主持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是在2012年,到现在,正好十年。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标志着五年规划已近半程,全院都还没有参与的国家奖入账。我们既要正视当前争取国家奖的竞争压力和获奖难度,又要准确判断自身的成果储备与水平差距,进而补足短板、发挥优势。院主管部门要系统把握,各研究所要深度凝练,有针对性的将同学科、同类别的优秀成果“强强联合”,对标国家奖进行查漏补缺,集全院之力尽快争取重大突破。同时,各单位要聚焦重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应用基础研究新进展,增强成果产出质量,提升科技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覆盖率和科技贡献率,为冲击重大科技成果奖励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深化科研管理机制创新。要继续抓好研究室建设。三年来我们围绕研究室聚集创新资源要素,制定完善团队建设规范和考评机制,努力打造科研文化,有效促进了创新能力提升。全院要深化“研究室是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单元”的概念,从方向目标、研究团队、核心专家、科技产出、对外合作、文化打造等方面综合考虑,持续加强高质量研究室建设,不断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有效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扎实做好科技成果评价、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3项省级改革试点工作,院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加强保障。相关试点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方案、强化执行、稳妥推进,真正把改革试点做出成效;要推进农业科技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探索与省直涉农科研单位、各市级农科院共同构建全省农业科研“一盘棋”格局的有效机制,围绕遗传育种、耕地质量、农业环境、绿色防控等方面扩大科技合作,认真落实省市农科院首批8个育种合作项目,推进河北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要提前布局创新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化意识,将数字化贯穿科研实践全过程。借鉴先进、成熟的数字化育种技术,提高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农作物育种技术和区域试验的精准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推动建立农业科研数字化应用平台,提升科研数字化水平。五是农业科技对外开放。充分认识并正确对待世界疫情大流行和国际形势复杂变化带来的影响,做好新时期农业科技对外开放工作。要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管理,重点抓好国际学术交流和与日本信州大学的合作项目实施,持续跟进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科技合作;要做好外派工作,密切关注国内国外政策变化,提前谋划、提早准备,提高交流出访成效,力争落实青年英才海外培养计划;要优化院英文网站建设,发挥好窗口作用,不断提高对外影响力。
      2.实施科技示范与服务计划
      坚持以服务河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自主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全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一是抓好示范引领,扩大技术覆盖面。今年开始,国家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我们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结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样板,扩大技术成果覆盖区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在太行山山前平原、黑龙港流域和冀东滨海区等地,示范展示高产优质耐密品种,集成运用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开展小麦、玉米、水稻大面积高产创建活动,千亩示范方小麦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夏播玉米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达到750公斤以上,为奋力再夺粮食丰收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要在冀中南、冀东等地区,大力开展高油酸花生、高油高蛋白大豆示范应用,同时统筹做好粮豆棉豆轮作和带状复合种植等工作,推进油料作物扩面积、增产量,提产能;要在冀中南、冀东、环京津雄、滨海盐碱区、冀北冷凉区,建设设施蔬菜、西甜瓜、食用菌等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日光温室和新型棚室,推进设施农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要建设一批耕地保育、盐碱地高效利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基地,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提供典范样板;此外,要持续加强杂粮、棉花、果品、中药材等基地建设,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要加强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拓展农业农村新业态、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二是抓好定制服务,发挥产业发展助推器作用。深化“八个一”院地科技合作模式,做实做细与秦皇岛、平山、崇礼等地的“定制式”科技合作项目,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见效,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高质量完成宁晋、丰南两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任务,提升先行县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全力抓好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协助规划乡村发展,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技文化学校,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宣传倡导先进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打造科技引领型乡村振兴典型样板;做好科技帮扶,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强“三区”科技人员管理,强化对我院首席承担的省级农业创新驿站、地方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充分彰显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坚决落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求,扎实做好院驻崇礼区清三营乡朝阳村和南窑村的科技帮扶,积极探索产业帮扶模式,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保持年度资助力度不变,支持两个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抓好培训宣传,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要广泛开展科技宣传与技术培训,拓宽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渠道,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全面提升应时、应邀、应急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尤其加强科技抗灾救灾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优秀科技专家、典型示范样板等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引领作用和全院社会影响力;要加强“燕赵农科”APP建设,完善信息收集发布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注册普及率。各单位要全力支持,提高职工注册率,鼓励引导专家积极供稿,共同推进平台建设;要加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创作科普作品,展示我院科技成果和创新故事,为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3.加强自身基础建设
      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民主治院原则,着力加强人才、平台两个支撑,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坚决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强院理念,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措施,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工作。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事部要统筹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宣传,各研究所要走进知名大专院校面对面对接,做实做细招聘引才工作。对驻石外研究所要保持政策倾斜,坚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特事特办;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领军人才打造,按照“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的要求,将重点放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身上,集中资源大力培养,引领学科发展。要全力落实青年优秀人才国内外培训计划,进一步细化分解培训指标,各研究所要严格落实,落实情况将专项列入单位年终考核体系。要持续给青年人才创造锻炼机会,充分发挥院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要加强高层次人才使用,综合考虑学科发展、团队建设、个人期望等因素,把科技人才放到最合适的位置,积极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关心个人心理状况,解决生活实际困难,真正把高层次人才留住、用好;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用足用好省优惠政策,严格落实成果转化收入分配要求,加大院级及时奖励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做出突出业绩的科技人员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机制,发挥实干导向作用。二是加强科研平台条件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试验站(点)建设。这是重大利好和发展机遇,我们要主动出击,发挥优势,争取多方支持,提升平台支撑能力。要认真执行全院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五年规划,结合进度适时制定平台条件建设五年补充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条件建设项目资助,把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种质资源库(圃)及省级平台建设项目作为重点,机敏捕捉项目信息,全力争取项目落实。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突破;要加强科研平台“建管用”一体化推进。平台建的好,更重要的是管的好、用的好。进一步加强平台管理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保障科研平台规范高效运行。开展全院平台运行情况督导检查,对各级各类科研平台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确保各级平台充分发挥支撑保障功能;要持续推进综合实验室和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由科研部牵头建设全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对设备的功能、状况、使用条件、维护状态等登记上网,完善预约使用机制,实现科技产出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三是加强综合管理效能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规范,持续健全精简管用的制度体系,落实依法依规治院原则;要加强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时限意识和效率意识,建立完善全员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办公自动化(OA)系统应用。目前我们完成了基本框架建设并在四个研究所试运行,根据进展要逐步铺开。全院要强化认识,坚持用、强制用,领导干部带头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反馈,院主管部门要立行立改、不断完善,在持续磨合中加快实现全院办公自动化;要加强财务规范管理,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各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把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同等重要对待,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内控机制,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全面提升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要加强行政服务保障,持续做好西区环境综合治理和物业管理工作,保障水电气暖正常供应,打造健康美好环境氛围;要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去年年底,全省经历了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平稳转段。各单位要正确对待并认真落实属地疫情管理政策,提升广大职工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继续做好卫生消杀,积极倡导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要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从严落实安全生产和综治维稳责任,做好应急值守、信访维稳和极端天气应对,确保和谐安定。
      4.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工作思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强化党组织建设,落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继续召开党支部建设观摩会,不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组织纪律。积极推进联学共建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严明纪律规矩,加强廉政教育,开展专项检查,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入转变作风,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力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统战工作,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和谐型农科院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热忱为老干部服好务。
      同志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今年的具体任务都已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有序有力开展工作;要加强责任落实,会后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时准确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和年度专件要求,要传达到每个研究室、每个管理科室,要传达到每位科技人员、每位职工,确保责任层层落实;要加强任务分解,各单位要在全院绩效目标和各专件年度目标的基础上,再拔高、再加码,要对标去年完成情况制定今年工作目标,用压力激发动力,实实在在推动事业发展;要加强督导检查,坚持日常管理、重点抽查、季度总结、年终考评相结合,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向院反馈,院主管部门适时进行通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同志们,今年的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两会都召开的比较晚,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们今年的院工作会议安排在春节后召开。今天是正月初十,在此,我代表院党组、院领导班子,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院的干部职工、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
      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工作顺利、新春快乐!



文件下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2023年全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关键词:张铁龙,2023,全院工作会,报告        阅读: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