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4 14:56:38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全院工作会议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农科院篇章——在2024年全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综合部     日期:2024/2/5 11:11:35

同志们:
      这次全院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历次全会、省两会的各项部署要求,系统总结2023年工作进展,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刚才,我们表彰了2023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会上,印发了2024年全院“科技创新计划”“科技示范与服务计划”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3个工作专件(讨论稿),请大家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下面,我代表院党组和院领导班子作工作报告。
      一、2023年工作总结回顾
      2023年,全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民主治院,深入谋划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农业科技创新场景,全面加强以党建为统领的自身建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各项事业稳定发展。全院年度科研经费再攀新高,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保有量稳中有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岗6站顺利接续,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主持获得河北省科技成果奖励20项,科技产出数质齐升;15个新品种入选省主导品种,占种植业品种总数的37.5%,17项新技术入选省主推技术,占全省总数的34%;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加强,院地科技合作持续深化,科技智库作用充分发挥,多个典型样板得到省领导肯定,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院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省级农科院所”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在国家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全院在研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达到459项,到账经费近1.8亿元,在上年度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新上国家项目24项,包括国家级课题7项、子课题10项,国家基金7项,新增国家级经费4133万元;新上省级项目25项,主持获批“河北省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团队”项目,我院牵头的省育种创新团队达到10个,占全省总数的47.6%;主持获批省基金11项,首次获得了中医药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续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和科研经费“包干制”等省级改革试点工作,改革成效得到主管部门高度认可。全力做好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遴选换届,国家体系岗位专家增至19名、试验站达到25个;省体系首席专家增至9名,岗位专家增至62名,其中首席数量占种植业总数的50%,凸显了我院在支撑全省农业产业发展上的领先地位。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河北行动,累计收集种质资源6989份,鉴定特异性、独占性资源139份,其中2份入选“全国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
      (二)科技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2023年,全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4项,较上年度增加近1/3。主持的“板栗优异资源挖掘、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应用”和“京津冀蔬菜水肥高效生产及多模式精量管理技术”2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另主持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普奖1项,省农技推广奖13项。各类知识产权数质均有较大提升,审定(鉴定、登记)新品种74个,同比增长19%,其中国审品种22个,是“十四五”以来的新高;获得品种权授权68项,同比增长119%;审定标准规程58项,同比增长70.6%;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1项,包括发明专利109项;创制新产品新装备27项,发表SCI/EI论文135篇。一大批优秀成果入选国家级推广序列,冀麦765等5个品种入选首次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燕山早丰等5个品种入选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100项重大农业成果”,冀棉803入选2023年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产品,冀花19号入选全国主导品种,养殖废弃物高值转化土壤修复肥料关键技术入选全国主推技术。
      (三)成果示范转化亮点纷呈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全省不同类型农产品优势区打造科技成果示范基地73个,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65项,服务对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46家,科技支撑省级农业创新驿站4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9个,宁晋、黄骅、武安、大名等多个样板基地得到多位省领导或院士实地视察并给予肯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4项,完成技术转移转化57项,实现转化收入1500万元,同比增长31.8%。深化院地科技合作,圆满完成与衡水、邯郸、定州等地的合作任务,扎实开展与秦皇岛、崇礼、平山等地及省供销社的科技合作,有力推进宁晋、丰南2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围绕粮食安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领带动县域26类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打造我院“定制式”科技服务的金字招牌。加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永年曹八旺、武安会同、隆尧梅庄、阜城后八丈、安平杨屯、昌黎西山场6个村,探索“党建引领、生态优先、产业支撑、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发展新模式,完成整体规划,打造特色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安平杨屯村荣获“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四)农业科技服务成效显著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全院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生产指导等服务活动1700余场次,培训农民或农技骨干5.2万人次,线上培训超百万人次,服务成效在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百余次。针对我省夏季洪涝灾害和冬季强降雪冻害,积极投身救灾一线和灾后重建,组织专家团队迅速开展灾情调查和技术指导,第一时间提出主要农作物应对强降雨灾害和低温冻害等技术建议,开展应急技术服务近百次,为我省在大灾之年保持粮食连丰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科技帮扶,选派科技特派员124人次,实施省“三区”人才专项140项,我院《培育高产优质板栗植物新品种-助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加强智库建设,提出各类技术措施或政策建议37份,其中6份获得省领导批示,5份得到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积极创建科普基地,新获批全国科普基地1个、省级科普基地9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余场次。进一步加强“燕赵农科”APP建设和宣传推广,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五)国际科技合作务实高效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紧抓机遇,大力开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科技部科技援助项目“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抗旱玉米栽培联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推进,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中日果品营养学与加工研究联合实验室”建成。新引进罗马尼亚油葵、美国抗霜霉病黄瓜以及日本水稻直播技术、荷兰西班牙蔬菜养分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促进了我院相关学科发展。大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召开“国际生物育种和作物抗逆研究领域前沿技术培训”和“不同国家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提高作物单产实践研讨会”,向国外派出14个团组共43人次,接待国外17个团组的30位专家来访,浓厚了学术氛围,拓宽了科研视野,增强了科技合作,农业科技对外开放活力进一步彰显。
      (六)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完善
      认真落实院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规划,统筹省财政资金近2180万元,支持院棉花、果树等4个综合实验室条件建设,为相关学科发展提供保障;全年落实省发改委预算内基建资金1640万元,省作物遗传育种和耕作栽培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盐碱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平台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重大平台建设管理,国家土壤质量深州观测站和国家植物保护保定观测站建设项目有序开展,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省作物育种与农产品保鲜加工平台、省蔬菜与药用植物中心实验室等项目通过验收,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探索完善了全院大型仪器设备设施共享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基础。近几年来,全院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平台框架初步建成,运转效率整体提升,部分实验室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为农业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组织召开全院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强化人才引进,落实王正谱省长视察指示要求,认真实施《“省属三家研究院”高端科研人才引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66人,其中博士32人、“双一流”硕士14人,科技人员中博硕占比达74.23%,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青年人才培养,1人获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称号,1人获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般项目资助,3人获小额项目资助。加强博士后工作,新进站博士后2名,3名在站博士后获批省科研项目择优资助。本年度新出站的7名博士后中5名留院工作,“人才蓄水池”作用凸显。院“双高大豆优异种源商业化利用”团队获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是我省历年来的最好成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规范选拔任用程序。全年新提拔处级干部13名,包括正处级6名、副处级7名,其中80后年轻干部5名,有效推进了干部年轻化。对17名处级干部进行试用期满考核,全部按期正式任职。积极响应省委号召,选派1名年轻干部到平乡县交流任职。
      (八)综合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民主”治院,不断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全年制修订院《研究室建设指导规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暂行规定》《合同管理规定》《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45项,精简管用的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加强绩效管理,完善全员责任体系,健全量化考核机制,激发干事热情,提升管理效能。加强信息化建设,院协同办公(OA)系统成功试运行,全年共发起公文审批452次,信息审核1876次,公章审批1323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政务云系统安全部署,守牢网络安全底线。加强财务管理,狠抓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绩效评估,财政资金效益充分发挥。配合完成2022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按期完成整改任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提升资产出租、资产处置、政府采购等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行政服务保障,确保水电气暖平稳供应,院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推进平安建设,严格落实综治维稳责任,认真做好安保消防、应急值守和信访维稳工作。2023年,全院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未发生群体性事件或网络舆情事件,确保了和谐、平稳、安定。
      (九)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坚持“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工作思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强化理论武装,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每日一学机制,崇学氛围不断浓厚。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实施方案和大兴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学习等工作方案,全院各级党组织开展参观践学千余场次;确定调研课题67项,开展一线调研400多人次,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促进事业发展;完成9项院本级问题和15项院属单位问题的整改任务,高质量召开院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各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好“后半篇文章”。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考核机制,落实组织制度,规范党员管理,持续推进“双报到”和“联学共建”等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形势分析和综合研判,加强院“三刊一网”阵地管理和新媒体平台管控。制定实施院宣传工作方案,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农科院故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常态化廉政提醒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明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强化过程监督,严肃执纪问责。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推动作风持续向好。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社会化车辆租赁等规范管理,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扎实开展“两优一先”评选和先进典型培树,全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巩固了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过去这一年,我们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巩固和谐氛围,打造优美环境;加强统战工作,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重视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加强群团工作,完成院团委换届改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院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认真落实院党组工作要求,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院事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这一年,省直涉农科研单位、各市农科院与我们一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担当作为,务实合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志们,“事非经过不知难”。回看这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职工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院党组、院领导班子,向长期关心、支持我院事业发展的各级有关部门、省直涉农科研单位、各市农科院,向全院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和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人员和工勤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二、形势分析和存在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一年,也是国家机构改革全面落实的关键一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我们要深刻理解并清醒认识到,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三农”工作面临很多困难挑战。国内生产受到外部冲击不断加剧、打压遏止不断升级,重要农产品进口受制于人的风险不断加大。对河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农村人口占比近40%,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偏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整体偏弱,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同时,耕地、淡水等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不断加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压力陡增。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农业科技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对于做好今年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阶段性成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做出具体部署安排:要坚守“三农”工作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集中科研机构和农技专家力量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美乡村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些指示都为我们做好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对标全院“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科研布局和学科建设仍需完善。近几年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虽有较大进步,但是短板弱项的局面没有改变,低水平重复现象依然存在。科研命题凝练机制还不完善,距离“农业生产需求清单就是农业科技研发清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生物育种等方面还没有实现较大突破。二是服务农业主战场能力仍需强化。综合性、代表性的示范基地还不够多,尤其是大面积、成规模的典型样板偏少,引领产业发展的旗舰作用没有充分显现。业科技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仍不完善,技术储备有所欠缺,建言献策稍有滞后。科技人员参与“燕赵农科”平台建设的热情有所降低。三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仍需加快,成果转化效率还不高,品牌意识还不够加强,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有待提升,整体成效虽有提升但与先进省份兄弟单位相比始终低位徘徊。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从2023年开始的三年内,全院将有近40名省级以上专家达到退休年龄,虽然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长起来,但新老学科带头人更新换代、青年领军人才培养等仍然任重道远。人才质量和结构比例还需优化,青年人才理想信念教育还需加强。五是综合管理效能仍需提升,科技体制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缺乏大胆创新的勇气,激励约束机制需更加完善。综合协调管理水平还需提高,资产财务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绩效管理导向作用还不够突出。安全生产责任压的还不够实,某些地方还存在风险隐患。工作作风仍需转变,浮躁、慵懒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影响着我院事业发展,需要认真思考、尽快解决,不断完善。
      三、2023年工作思路和任务安排
      (一)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省两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工作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扎实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民主治院,全面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我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省农科院篇章。
      (二)主要任务目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争新增国家基金10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全院省级以上项目(课题)保有量300项以上;完成57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41项院外项目验收工作。审定(鉴定、登记、认定)农作物新品种4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5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0件以上,制(修)订标准规程25项,发表一级学报及以上科研论文90篇以上。申报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项,做好苗头性科技成果凝练培育。探索新型立项机制,深化研究室建设,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在全省主要优势生产区重点打造农业科技先行县2个、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基地5个,单品全产业链发展基地5个,特色产业创新型基地10个,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项以上,举办培训、观摩、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35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或基层农技骨干2万人次以上,国家级媒体宣传50次以上,提出技术建议15项,成果转化收益稳定在100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对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三)重点工作安排
      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计划
      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以研究室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科研成果产出质量效率,扎实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认真落实并主动适应国家机构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多项机构职责调整与我院主责主业密切相关。从国家部委层面,将科技部组织拟定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由农业农村部负责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高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端技术模式集成、后端适用技术推广等工作。目前农业农村部机构改革已全部完成,设置了26个司局,明确了“一体两翼”工作布局和“三抓三落”工作任务。从省级层面,我省已出台并实施了《河北省机构改革方案》,要求2024年1月底前省级机构改革基本到位,7月底前市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其中,优化了省科学技术厅职责,将组织拟定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划入省农业农村厅;强化了其组织协调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职责;调整了其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协调管理、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等职责。全院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刻理解本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决拥护改革、全面落实改革、积极适应改革。科研部要牵头抓总、统筹把握,院属各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动跟上,根据机构职能变化,切实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各主管司局和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部门的汇报沟通,继续加强与重大项目首席团队的联系对接,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省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政策动向和发展方向,提早谋划、积极争取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支持,确保全院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整体稳定,综合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二是优化科研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全院要时刻站在“建设国内一流省级农科院所”的“十四五”发展定位上谋划工作,进一步交叉细化科研布局,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区域代表性的优势团队和重点学科,不断提升全国站位和行业话语权。要深化打造传统学科,以多谋划、多立项、多引领为主,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和棉花、设施蔬菜、特色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打造全产业链型优势团队,围绕生物防治、旱作节水、耕地用养、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特色突出的优势学科,做强做精河北农科院的独有品牌和鲜明优势。要培育壮大新兴学科,以提水平、抓机遇、进团队为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适用农机装备等领域,瞄准更高标准和更深层次,加强与国内领先团队的合作交流,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避免低水平徘徊,尽快实现较大突破。要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多支持、打基础、谋长远为主,紧盯前沿领域,在分子响应机制、抗逆生理、分子标记、基因编辑、基因克隆与基因组学等内容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继续高度重视基金项目,各单位要加强系统谋划,充分发挥当前和未来几年大量引进博士的人才优势,尽快实现在国家基金总量和省基金优青、杰青项目上的突破。
      三是凝练培育重大科研成果。要全力冲击国家科技奖励,国家奖始终是衡量科研单位综合科研实力和全国站位的重要标准,按现行政策每两年评审一次,国家奖的竞争压力和获奖难度明显提升。当前,国家奖励办正在开展“十四五”以来的首次国家奖提名评审工作,按计划2025年还会开展一次。我们一定要紧抓机遇、高度关注,院主管部门要系统把握,各研究所要深度凝练,针对性进行查漏补缺,力争“十四五”取得国家奖励新突破。同时,各单位要聚焦重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应用基础研究新进展,增强成果产出质量,提升科技供给能力,为冲击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奠定坚实基础。要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届院青年科技奖评审工作,继续坚持“宁缺毋滥”基本原则,锻炼青年科技人员,储备优秀科技成果,真正发挥青年科技奖的作用和价值。
      四是深化科研管理机制创新。要持续加强研究室建设,深化“研究室是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单元”的理念,聚集人才、项目、平台等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凝练方向目标,加强研究团队配置,浓厚学术交流氛围,培养良好作风学风,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做好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和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省级改革试点工作,院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加强保障,试点责任单位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执行、稳妥推进,真正把改革试点做出成效。要加强院创新专项的执行管理,谋划做好项目动态调整方案,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扎实开展中期检查,规范过程管理和验收程序,切实加强科研成果产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区域协同发展,认真总结首批省市农科院联合育种项目顺利实施的成功经验,在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环境资源利用、绿色防控等领域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努力构建全省农业科研“一盘棋”格局。
      五是抓好农业科技对外开放。要积极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探索有效合作模式,务实开展合作研究。要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做好谋划论证和督导检查,及时跟进项目进展。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落实好院年度因公出访计划,实施好青年科技人员海外培养项目。要推进“五个一”行动,每个研究所至少与1个国外机构建立合作联系、培养1名外语交流人才、谋划1项国际合作项目、建立1个国际交流平台、每年在国际学术会议作1次专题报告,有效提升对外开放活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2.大力实施科技示范与服务计划
      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我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全面加强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在近年来我院示范基地省内全面铺开的基础上,以建亮点、创品牌为核心,坚持良种、良法、良机、良田配套,实施基地建设5510工程。要打造5个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基地,对标国家、省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全力扩面积、提单产:在宁晋、景县、丰南分别建设小麦、玉米、水稻3个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基地,亩产达到小麦700公斤、夏播玉米800公斤、水稻750公斤;在大名创建高油酸花生千亩高产示范基地,亩产500公斤以上,促进河北高油酸花生发展;在藁城建设“双高”大豆千亩高产示范基地,统筹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核心区亩产250公斤以上。要打造5个单品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基地,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原则,创建“三品一标”典型样板:在武安建设万亩谷子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核心区亩产350公斤以上,辐射周边10万亩谷子生产,做优做强“武安小米”品牌;在滦州建设千亩高油酸花生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亩产400公斤以上,带动周边10万亩花生生产,扩大“东路花生”品牌影响力;在饶阳打造衡沧高品质蔬菜示范基地,亩节本增效500元以上,辐射周边3.5万亩蔬菜生产,唱响“衡沧蔬菜”品牌;在宽城建设万亩板栗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核心区亩产240公斤,助推艾峪口“京东板栗第一村”建设,促进燕山板栗产业发展;在山海关打造樱桃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优质高产百亩示范方,亩产1000公斤以上,做亮“山海关大樱桃”国家地理标志。此外,围绕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还要打造10个特色产业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包括蔚县谷子、景县高粱、卢龙甘薯、阜城西甜瓜、固安设施蔬菜、平山山地苹果、顺平鲜桃、井陉连翘、黄骅苜蓿、安平油菜等10个特色基地,引领带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深化院地科技合作。继续践行“八个一”院地科技合作模式,做实做细与秦皇岛、平山、崇礼、平乡等地的科技合作项目,围绕高油酸花生、优质果品、设施蔬菜、特色杂粮、道地中药材等,开展产业提升“定制式”服务,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见效,合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助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高质量完成宁晋、丰南两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任务,打造分支机构、研发基地、产业研究院、专家服务站、试验站点等实体平台,提升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加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坚持以规划为导向,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技文化学校为抓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宣传倡导先进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样板。组织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和省市科技特派员选派,彰显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坚决落实“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求,保持年度资助力度不变,支持南窑村和朝阳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宣传推介。要认真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畅通转化渠道,努力营造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环境;组织动员科技人员与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精准对接,扩大合作对象、扩展合作方式、增强宣传效果、提升转化能力;打造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技术市场参与能力、市场价值评估能力、技术交易策划能力和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充分挖掘全院科技成果转化、品质化验检测、产业规划、技术服务等成果转移转化潜力,推动科技资源上下贯通、精准匹配,确保全院成果转移转化年度收益稳定在1000万元以上。要认真抓好宣传推介工作,依托我院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综合性试验站示范展示作用,积极举办、组织、参与一批系列科技成果评比展示推介活动,包括品鉴评比会、成果推介发布会、现场观摩会以及各类展览展会、农民丰收节等,不断提高我院科技成果、技术专家的知名度,打造一批叫的响的“院字号”品牌,提升全院社会影响力。
      四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公益性服务职能。要持续加强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工作,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现场观摩、农技咨询等各类科技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渠道,全面提升应急、应时、应邀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近几年来,我省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是对科技服务指导保障农业生产的重大考验。全院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要求,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服务机制,强化技术成果储备,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不断增强农业科技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积极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要加强农业科技智库建设,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集群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千亿级提升工程等农业农村重点任务,深入开展调研,提出措施建议或政策咨询,助力宏观决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继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积极申报科普专项,完善提升全院现有国家级、省级科普基地条件水平,培养一批科普人才,创作一批科普作品,开展农业科技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主体、进网络“五进”活动,展示我院科技成果和创新故事,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3.持续强化自身基础建设
      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民主治院,加强人才、平台两个支撑,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强院理念,按照全院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科学配置人才梯队,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促进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深刻认识《“省属三家研究院”高端科研人才引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这一突破性政策的来之不易,将用足用好引人政策作为近期全院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选聘”作为主要引才渠道,逐步减少统一招聘计划占比,提升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各研究所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选聘工作计划,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多方联系、持续跟踪、重点关注,积极参加重点高校招聘会等活动,将“事业引人”“感情引人”“待遇引人”相结合,充分利用宝贵的三年时间,努力扭转我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的困境。同时,选聘人才也不要盲目,不能降格以求,要站在推进事业发展的高度坚持优中选优,持续强化人才储备。积极落实柔性引才政策,借助近年的退休高潮,积极从国内外学科优势单位柔性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带动相关学科发展。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以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实施和条件平台建设为纽带,通过重点扶持、科技合作、外部引进等多种措施,尽快培养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研骨干,保证学科带头人平稳接续。继续做好优秀青年人才国内外培训交流,进一步探索研究所开展选派培训工作的奖惩机制,力争3-4年内全院40岁以下科研一线人员轮训一遍。继续鼓励在职攻读学历学位,积极创造岗位锻炼机会,促进青年人才尽快成长。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充分认识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蓄水池”作用,结合我省即将出台的最新政策,将博士后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来源,加大招收力度,形成优势互补。目前还未招收过博士后的研究所,要加大优势学科的宣传力度,加强与目标人员沟通联系,力争实现各研究所博士后全覆盖。要持续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加大激励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工作热情,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加强科研平台条件建设。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这是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持续提升全院平台支撑保障能力。要继续深入实施全院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五年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要对新组建学科或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给予适当倾斜,着力补齐平台建设短板。要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条件建设项目资助,重点关注农业农村部在机构改革后的各类平台建设项目信息,全力争取更多部级平台在我院落实落地。要扎实做好科研平台“建管用”一体化推进,“十四五”以来我们统筹财政资金全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全院现有5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已超过240台(套),其中百万以上大型高新设备也已近百台(套),整体硬件条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平台管理制度建设和专业实验员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平台运行情况督导检查,确保各类平台、各种设备充分发挥支撑保障作用。要继续深化综合实验室和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机制,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最大程度促进成果产出。
      三是加强综合管理效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这是时代所趋,更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要全面推进院网上协同办公(OA)系统应用,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坚持用、强制用、领导干部带头用,要明确指定责任人负责本单位(部门)的OA系统应用运行,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反馈。综合部要认真做好操作培训和沟通协调,待系统使用完善后,原则上非涉密文件停用纸件签批,在持续磨合中加快推进全院办公自动化。另外,要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进程,鼓励各单位开展正版化替代;要做好政务云安全部署,加强经费保障力度,守牢网络安全底线。加强制度建设,及时跟进中央和省有关制度规定,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规范,落实依法依规治院原则。加强绩效管理,进一步细化健全目标量化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全员责任体系,强化时限意识和效率意识,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加强财务管理,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支出精细化、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重点加强对国有资产出租、处置等工作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各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把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同等重要对待,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完善国有资产内控机制,全面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服务保障,持续做好西区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做好配电室和换热站改造等项目实施,保障水电气暖正常供应,不断打造健康美好生活环境。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督查考核细则,加强反间防谍管理和国家安全分析研判。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严落实综治维稳责任,以实验室试验站安全使用和工作区生活区安全保卫为重点,强化底线意识,做好应急值守、信访维稳和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确保和谐安定。
      4.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工作思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要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化每日一学机制,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计划,持续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网络阵地管控,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典型挖掘和先进事迹宣传选树,保持全院意识形态健康主流的稳定态势。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组织纪律。积极推进双报到和联学共建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清廉机关创建,强化政治监督,严明纪律规矩,坚持常态化廉政提醒和经常性警示教育,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正“四风”及作风纪律专项整治,不断营造并巩固全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统战工作,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和谐型农科院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热忱为老干部服好务。
      同志们,今年的具体任务都已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有序有力开展工作;要加强责任落实,会后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时准确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和年度专件要求,确保责任层层落实;要加强任务分解,各单位要在全院绩效目标和各专件年度目标的基础上,再拔高、再加码,要对标去年完成情况制定今年工作目标,实实在在推动事业发展;要加强督导检查,坚持日常管理、重点抽查、年终考评相结合,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向院反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临近春节,全院要认真落实中央、省纪委全会部署要求,坚决执行中央六项禁令,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行干净事,过廉洁年。同时,要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做好困难职工、老党员和老干部慰问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带头执行。
      同志们,明天就是农历小年,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在此,我代表院党组、院领导班子,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院的干部职工、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春节快乐!



文件下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农科院篇章——在2024年全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关键词:张铁龙,2024,全院工作会,报告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