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冀南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经济作物研究所特色蔬菜研究室绿色蔬菜栽培团队在武安建立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示范基地,结合基地主栽作物早春茬豆角、秋冬茬番茄、越冬西葫芦等,针对种植技术不规范、绿色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示范推广蔬菜+物联网技术(获软件著作权)、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技术规程、日光温室番茄化肥减施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西葫芦全产业链技术规程等绿色生产技术。一是种植户可根据系统中提示,通过电脑、手机等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开展作物病害防控作业,并简化设施蔬菜棚室放风、卷帘、灌水等操作环节。二是番茄种植中根据番茄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给出优化施肥方案,解决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化肥过量施用的问题。三是采用先进植保技术如弥粉机应用,缩短棚室喷药时间,减少药量、节约用工。四是春豆角-秋番茄、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应用,规范了生产栽培环节,提升产品品质,生产绿色蔬菜。
针对当地设施蔬菜现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创新种植模式,示范推广综合绿色创新技术,2022至2024年间,在蔬菜生长关键时节,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三年累计606人次,培养技术骨干6名,提升了从业人员种植水平,技术示范效果显著。采用先进技术集成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秋冬茬、冬春茬番茄平均增产8.6%,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0.0%,春茬菜豆产量增加20.2%,西葫芦增产14.3%,黄瓜增产15.2%,设施果菜平均亩产量达到年11000kg,实现节水35.5%、节肥32.1%、节药28.6%,亩增效1550元以上,辐射推广面积达2000亩。带动了武安市万乐蔬菜专业合作社、鑫泽种植专业合作社、武安市绿色田园公司等经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行动,协助注册了“寺庄万乐”、“洺钲”商标,帮助基地争取到市级农业园区专项补助资金,推介发布“西葫芦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为省级主推技术模式,提升区域全产业链水平,符合当地绿色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对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为当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