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河北日报》报道了张家口市沽源县藜麦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如今,藜麦已成为沽源的特色产业,这背后离不开我院谷子研究所提供的品种与技术助力。
2017年,在省内鲜有单位涉足藜麦研究时,谷子研究所自筹经费开启研究。八年里,收集国内外500多份藜麦种质资源,选育出6个“燕藜”系列新品种,适配河北坝上生态,具高产抗倒伏特性;在核心期刊发论文20余篇,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
沽源县平均海拔超1500米,光照足、昼夜温差大,适合藜麦生长。2012年,闪电河乡石头坑村张庆军试种藜麦成功后,扩大种植面积。但随种植年限增加,品种退化、技术瓶颈等问题制约发展。谷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开展良种选育与技术创新。经不懈努力,成功育出“燕藜”系列新品种,其中“燕藜3号”表现尤为突出。2022年沽源县霜冻提前,多数藜麦品种受灾严重,张庆军种植藜麦“燕藜3号”却凭借优良抗逆特性,抵御冻害,稳产增产。
谷子所科研人员还为张庆军定制藜麦种植方案,从播种时机、种植密度到病虫害生物防治都悉心指导。在谷子所帮助下,张庆军的藜麦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他带动周边20余户种植,当地种植面积扩至2000余亩。
此外,谷子所科研团队开展“菜粒双用型藜麦”研究,创新推出藜麦菜资源及栽培技术,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