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7 Saturday
   科研成果
   优异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利用
【项目来源】 农业部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 河北省科技厅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起止时间】 1958~2004年
【主要完成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主要技术内容】

棉花品种资源的数量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棉花研究水平高低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性状表现相近,目标性状突破困难,一直是限制我国棉花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鉴于此,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国内外大量的搜集包括陆地棉、海岛棉、中棉、野生棉在内的各类种质资源2732份,经过严格的鉴定、评价、分类、编目后,建立种质资源库;同时利用杂交、回交、辐射、组织培养、外源基因导入等手段创新各具不同特点的新种质30种类型,659份;为保证我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中长期棉花育种目标对种质资源的需求,分期加强了对丰产、抗枯黄萎病、优质种质资源的创新;为克服远缘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在国内外率先将海岛棉作回交亲本和半配合材料Vsg纯化两项新技术应用于海岛棉、陆地棉、中棉和野生棉之间杂交后代的快速稳定,创造出了配合力高、遗传传递力强的骨干种质系高产型资源海陆1-1、高抗病型资源FR2-2、优质型资源海陆野96-3 。首次将AFLP-PCR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用于棉花种质资源的评价鉴定,探明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种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2004年通过了国内同行知名专家黄滋康、郭香墨、马峙英等现场监测,认为该资源库遗传基础丰富,基因类型多样,其中骨干种质系高产型资源海陆1-1、高抗病资源FR2-2、优质型海陆野96-3性状创新明显,利用价值较高。
      截止2004年,共入资源库大铃、高衣分、高抗病、纤维优异(长绒、高比强)、抗旱、抗盐、高光效、光子、低酚、观赏等不同种类型资源1669份,累计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发放各类资源材料491份,培育品种59个,占河北同期推广品种的40.7%。其中利用海陆1-1、FR2-2、海陆野96-3三个骨干种质系育成28个品种(高产品种8个,抗病品种 10个,优质品种10个,并有8个品种获省部级奖),占总量的59.6%。另有23个极具希望的苗头品系已通过或正在参加国家、河北省及外省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以上28个品种河北省内累计推广3647.0万亩,创经济效益229177.5万元,对恢复和发展河北棉花生产、增加棉农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完成人】 张香云,耿军义,李俊兰,韩泽林,崔瑞敏,王兆晓,崔淑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