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3 19:30:10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院内新闻  >> 通知公告信息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2020年科技创新计划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2/28 10:11:45   信息来源:院办公室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服务全省“一减四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个农业”等重点工作,按照院党组加强研究室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要求,以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提高科技供给质量为目标,通过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全面提升研究室建设水平,提高科技成果产出效率,为全院“十四五”科技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主要目标。力争新增国家级课题(项目)4项,新增省级项目20项。组织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项、省级奖励15项以上;审定(登记)节水专用小麦、专用玉米、“双高”优质大豆、高油酸花生、杂粮杂豆、优质果蔬、药用植物、牧草等特色新品种40个以上,制(修)定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20项以上,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00项左右,研究室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各所、各研究领域规划基础上,4月底前制定全院“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二、工作思路
      (一)争取重大项目,优化在研项目结构。按照力争国家级项目、占位省级项目、吸引横向课题的原则,尽力扩大特色杂粮、“双高”大豆、绿色植保、资源环境等优势团队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中的参与度,积极争取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有侧重的参与国家级子课题的主持,提高项目质量,提升研究水平;全力争取省级重点研发专项,巩固我院在育种专项的领先地位。力求通过2-3年的调整,推动一批科研团队分层次、分梯队主持或参加事关产业发展的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提高我院在农业科研领域的竞争力和解决区域农业重大关键共性问题的攻关能力。
      (二)聚焦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景,强化产出导向。突出粮油、杂粮、特色果蔬和植物保护、高效栽培、牧草、中药材、滨海农业等研究领域的品种、标准、专利、产品、模式、论文等技术成果的产出,通过加强对技术上可行、生产上可用、成本上可控成果的收集、集成和组装,挖掘一批创新性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与模式,引导研究室向产出聚焦;以减少化肥、农药、地膜、农业用水、农业和畜禽废弃物污染等为目标,加快种植制度调整、平衡施肥、农田改良修复、畜禽粪污快速发酵、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研究,服务全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规范建设标准,补齐管理短板。按照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有核心领军专家、有分工合理团结协作的团队、有合理的项目支撑、有广泛对外合作与交流、有稳定的实验平台和展示基地、有良好的团队文化等研究室建设标准,制定研究室建设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类研究室优势、特色和定位,凝练主攻方向、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近期建设重点;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优化团队结构,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平台条件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学术融合、技能交汇、素质过硬、团结互助的研究室队伍。
      (四)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以小麦、玉米、杂粮、大豆、食用豆、花生、棉花、果树、蔬菜等遗传育种和绿色植保、生物防治、节水栽培、资源环境、盐碱地改良利用、中药材等7个研究领域为主,制定优势学科发展规划,鼓励优势学科采取引进人才、完善平台条件、加强对外联合攻关等措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完善科技创新链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分阶段、分步骤遴选宣传一批彰显我院水平、结构科学、特色鲜明、梯度合理的优势学科,提升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三、重点任务
      (一)争取一批院外重大项目。瞄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的支持方向,组织资源环境、绿色植保、主粮作物、杂粮杂豆等专家团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或课题,组织小麦、大豆、谷子、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团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责任清单见附件1),提高在研项目水平;全年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项目)60项以上,在研国家级课题达到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到13项。(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组织我院育种、栽培、植保、资环、农机等专家参与2020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的编制,相关团队做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和现代种业科技专项的申报工作(责任清单见附件6),力争在研省级重点研发项目达到70项,研究领域实现全覆盖;在放宽限项政策条件下,组织青年科技人员积极申报省基金项目,重点做好省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的申报,力争优青项目实现突破。科研管理部门加强申报培训、做好形式审查,提高申报成功率。(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做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换岗工作(责任单位:粮油所、谷子所、昌果所、石果所、经作所、植保所、资环所、遗传所、旱作所、农机所有限公司)。8个省级育种团队做好接班人安排工作,争取扩大在新设立育种团队中首席专家和组织单位的占比,稳固我院在省内育种学科的地位(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二)提高在研项目执行质量。重点做好“禾谷类杂粮提质增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的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小麦玉米主产区氮磷淋失阻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河北小麦-玉米重要灾害统防统治技术集成与示范”等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结题验收准备工作(责任清单见附件2;责任单位:项目执行单位);做好7项国家基金、8项省基金、7项省级项目的结题验收准备工作,力争到期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并通过验收(责任清单见附件3;责任单位:项目执行单位)。
      系统开展创新工程科技专项中期评估,对在研的113个课题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等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提炼亮点,提高项目执行质量。科研、转化、财务、人事、纪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对项目经费执行和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内容进行核查,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有关结果作为明年项目调整的依据。(责任部门:科研处、转化处、财务处、人事处、监察室等;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严格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下半年完成本轮80个项目的验收(责任清单见附件4);完善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做好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园艺作物栽培生理等6个创新专项新立课题的实施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执行质量。(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昌果所、石果所、经作所、遗传所、农信所)
      落实省有关主管部门工作安排,积极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三)培育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做好高蛋白大豆、渤海粮仓、黑粒小麦、鲜食甘薯、设施蔬菜精准施肥、蔬菜棚室结构、优质谷子等18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的谋划申报(责任清单见附件5),通过举办培训、聘请专家指导,提高申报质量(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申报单位);对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高蛋白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跟踪管理,强化服务协调、组织推进,力争获奖(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粮油所)。
      加强粮油、杂粮、果蔬、资源环境、植物保护和节水栽培、牧草、中药材、滨海农业等领域的创新,培育新品种、专利、产品等物化成果80项以上;研发种植制度调整、平衡施肥、农田改良修复、畜禽粪污快速发酵、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形成地方标准、一级学报以上论文等技术成果100项以上。(责任清单见附件6;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加强对山前平原小麦、丘陵山区苹果、板栗、鲜食甘薯、高油酸花生、谷子、水稻、棚室番茄、绿色韭菜、柴胡等10项全程生产技术模式的提炼和推送,争取尽快进入省有关主管部门推广序列(责任部门:科研处、转化处;责任单位:粮油所、谷子所、昌果所、石果所、经作所、资环所、旱作所、滨海所)。瞄准宜机收玉米、“双高”大豆、特色蔬菜、热杂果、饲草、滨海特色作物等绿色生产,再遴选集成10项全程生产技术模式(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设立院青年科技奖,制定评审办法,锻炼青年科技人员系统梳理科研工作、整理撰写成果申报材料、接受现场质询答辩等综合素质,实现提前“练兵”,培养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有关结果列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责任部门:科研处、人事处)
      (四)推进研究室规范管理。按照研究类、转化类、功能服务类等分类制定研究室建设标准,根据不同研究室特色和基础,分级设定研究室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近期工作重点和产出任务;鼓励有基础的重点学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暂不具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的特色学科,要发挥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加强对外联合研究,借力借智,促进成果产出和自身发展;全院研究室建设达标率达到50%以上。(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以凝练研究方向、聚焦产出目标、构建合作团队、推出核心专家、培养青年专家、塑造团队文化等为抓手,探索建立以高水平获奖成果、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产出和成果转化服务产业绩效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研究室的行业影响力。(责任部门:科研处、转化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开展科技人员专班培训,重点加强研究室主任后备人选、青年科技骨干思想政治、专业素养等培养,提高科技人员综合素质。(责任部门:科研处、机关党委、人事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探索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外聘专家制度,鼓励研究室通过外聘专家或顾问,开展实质性合作和交流,提高研究水平。(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探索实行科技报告制度,强化科研人员对科研活动过程、进展和结果的系统总结,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和质量。(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探索科研辅聘人员管理机制,完善其个人成长规划,让他们有机会对外学习进修、争取科研课题,规范待遇水平,建立增长机制,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研究室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按照公平公正原则,以阶段产出为考量标准,评选先进研究室,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责任部门:科研处等)
      (五)浓厚学术交流氛围。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奖励成果申报培训,组织重大科技成果交流报告会,提高科技人员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大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学术交流制度,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作用,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邀请遗传育种、植物病害、植物营养、资源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前沿研究进展,提高学术水平。(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推进京津冀人才、平台、基地、技术、成果等资源共建和共享,共同开展课题任务4项,组织学术研讨4次,开展技术观摩4次,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4次(责任清单见附件6)。发挥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农学会秘书处作用,开展丰富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活跃学术氛围,营造开放宽松的学术环境。(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六)制定“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培育优势学科。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划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院党组加快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率,科学制定我院“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全省现代种业发展、绿色(节肥节药)发展、高质量发展、循环农业、节水(技术)农业、设施农业、草业、农产品贮运加工、农机装备等,立足我院资源特色、研究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开展品种优异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大遗传性状解析、作物高产高效生态生理机制、病虫草害成灾机理、植物抗旱耐热耐盐机理、植物-土壤-环境互作机制等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优势学科发展,推动“我能干”“我想干”与政府要求、社会需求、科技需要结合,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力争通过2-3年的培育,优质专用小麦、特色杂粮杂豆、“双高”大豆、高油酸花生、高稳产抗病优质适机采棉花、优质板栗、绿色植保、生物防治、植物营养、高效栽培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特色专用适机收玉米、优质果蔬、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达到全国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持续加强农业智能装备、农业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食用菌、盐土咸水资源化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等研究,增加农产品加工、营养农业等新兴学科研究内容。(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全年工作安排和部署,院主管部门详细制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具体要求和完成标准,加强过程管理和日常督导。各研究所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确定任务完成时限,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二)加强督导检查。科研处联合有关部门,对科研项目执行、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责任部门:科研处、转化处、财务处、人事处、监察室等)。开展研究室建设考核评价,对取得重大获奖成果、获批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取得重大知识产权成果的团队或个人,在绩效考核时实行加分奖励(责任部门:科研处、人事处等)。
      (三)加强宣传报道。加大对创新工程阶段性重大成果的遴选、宣传和推介力度,促进成果转化(责任部门:科研处、转化处)。加强先进典型遴选,各所每年推出1-2名科研工作典型人物和先进研究室,制定宣传方案,强化典型带动作用(责任部门:科研处、机关党委;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四)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院所两级成果培育机制,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责任部门:科研处;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健全研究室管理制度,推动规范建设;制定研究室年度工作计划,排出必报必争的科研项目、近期产出的科技成果、计划开展的交流活动等,提高工作质量(责任单位:院属各研究所)。














相关信息               关键词: